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

什麼是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

想像一下一個永遠不會錯的人——一位老師、一本書,甚至是一條無論如何永遠正確的法律。現在想像一下,如果這個人或事說的話與另一個永遠不會錯的來源所說的不符,會發生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本應永遠正確的權威似乎是錯誤的,或者與另一個從未錯誤的權威不一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

簡單來說,這就像擁有兩個智能機器人,兩個機器人都經過程式設計,永遠不會出錯。如果這些機器人開始互相爭論,說相反的話,我們就有問題了。當它們都應該是完美的時,你如何選擇相信哪個機器人?這個謎題迫使我們思考某人或某事是否真的可以沒有錯誤,以及如何處理來自本應值得信賴的來源的相互矛盾的資訊

起源

這個棘手的問題並不新鮮。長期以來,思想家和領袖,尤其是宗教領域的思想家和領袖,一直在思考完美和永不犯錯的理念。人們問道:「一個聖人、一個宗教文本,甚至上帝會犯錯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讓你非常認真地思考“真理”的含義。

這種曲折問題的一個著名例子是克里特島騙子的故事,它可以追溯到一位來自克里特島的老哲學家。他做了一個狡猾的聲明:「所有克里特島人都是騙子。但那是克里特人說的,所以,如果他說的是實話,那他就是在撒謊;但如果他在撒謊,那麼他說的是實話。這是一個真正的令人頭疼的問題,它與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有很多共同點,因為它質疑我們是否可以相信所謂的完美來源。

關鍵參數

  • 什麼是「無誤」?我們正在深入研究某件事是否真的、真的永遠正確,無論是一個人、一個文本還是整個群體。

  • 當兩個永遠不會錯的來源發生衝突時:我們試圖思考當兩個都應該完美的來源彼此不一致時該怎麼做。

  • 說你可能會犯錯:這裡有一個轉捩點——一個永遠正確的消息來源可能會說,“我可能是錯的。現在這很令人困惑,因為它說它畢竟並不總是正確的。

  • 我們只是沒有得到它嗎?有時,有人認為也許是我們自己——人類就是無法完美地理解,所以問題出在我們身上,而不是在絕對無誤的事情上。

  • 當完美的來源不是那麼完美時:有些人認為,如果哪怕有一個例子,所謂的永遠不會錯的來源是錯誤的,那麼完美的整個想法就不是真實的。

答案或解決方法

就像許多棘手的腦筋急轉彎一樣,沒有一個每個人都同意的答案。但是人們嘗試了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完美的限制:有些人說,完美可能只適用於某些領域,比如道德建議或精神方面的東西,迴避其他主題的問題。

  • 正確理解事物:其他人則認為,當兩個始終正確的來源似乎不一致時,這可能只是混淆了,如果我們完美地理解了所有內容,它們實際上會匹配。

  • 擁抱未知:在某些信念或想法中,人們接受這種謎題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範圍,這表明我們的大腦是有限的。

  • 說沒有人是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方法是說,看,沒有人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完美,這通過回到基本概念來解開整個事情。

主要批評

很多人都在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中戳了個洞。他們說,首先,整個概念是不穩定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我們作為人類,當我們試圖理解事物時可能會搞砸,而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歷史和我們從觀察世界中學到的東西表明,我們曾經認為永遠正確的事情實際上也會犯錯誤。

然後是擔心,如果我們太相信完美的權威,我們可能會停止自己思考,只聽從別人的指示。這可能會導致非常糟糕的事情,比如人們控制他人或過於殭化地堅持舊方式。

實際應用

儘管這個悖論有點抽象,但它會影響現實生活中的情況:

  • 宗教權威:如果一個宗教說它的領袖或聖書從來沒有錯,它就會改變人們看待他們的教義和他們應該做什麼的方式。

  • 法律和司法系統:在法庭上和制定法律時,人們經常依賴舊的法律和過去的法院判決,好像它們是完美的。但是,當社會中出現新想法或變化時,他們可能會遇到麻煩。

  • 學術和科學研究:這個悖論也可以出現在學校和科學中,專家或大多數科學家所說的往往是最終決定,直到一些新的發現出現並改變現狀。

通過思考這個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從普通人到大型機構,每個人都可以更好地管理堅持他們被告知的內容與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之間的緊張關係,即有時,即使是最受信任的消息來源也可能是錯誤的或改變主意。

相關主題

  • 絕對真理:無論如何,有些事情都是真的,以及這個概念與無誤性的概念有什麼關係。

  • 人為易犯錯:人類會犯錯,以及這如何影響我們對權威的信任和我們自己的決策。

  • 道德相對主義:相信對或錯可以根據情況而改變,以及這如何挑戰絕對可靠的道德權威的觀念。

瞭解這些相關領域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以及為什麼人們在面對它時會以這種方式思考和行動。

結論

無可置疑的權威悖論讓我們對生活中一些真正有趣的部分進行長時間而艱苦的思考——真理、我們信任誰,以及我們對任何事情的把握程度。我們可能還沒有找到完美的答案,但與這個問題搏鬥有助於我們更聰明地了解我們如何處理信仰、我們傾聽誰以及我們如何在尋找真理時保持開放的頭腦。這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即使是我們最受重視的來源也可能受到質疑,這是我們過生活和塑造對世界的理解方式的寶貴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