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謬誤
理解事後謬誤
事後謬誤就像僅僅因為嫌疑人先到了犯罪現場就責怪他們。這是一個邏輯錯誤,有人認為如果一個事件發生在另一個事件之後,那麼第一個事件一定導致了第二個事件。換句話說,可以這樣想:如果你給花園澆水,後來開始下雨,事後謬誤會認為是你的澆水導致了雨。
因此,另一個定義可能是當我們連續看到兩個事件並快速跳轉到第一個事件使第二個事件發生時。就像認為,因為你在穿上綠色襯衫后在地上發現了一塊美元,所以你的綠色襯衫有能力給你錢。但實際上,這兩個事件並沒有聯繫——這就是使其成為事後謬誤的原因。
事後謬誤的邏輯錯誤
這種類型的邏輯是這樣的:
將發生名為 X 的事件。
一段時間后,另一個名為 Y 的事件發生了。
然後,有人犯了一個錯誤,說 X 是 Y 的原因。
這是一條容易走的思考捷徑。然而,當我們停下來仔細思考時,我們意識到,僅僅因為 X 發生在 Y 之前,並不意味著 X 導致了 Y 的發生。可能涉及其他因素,但我們忽略了它們。
從事後謬誤的例子中學習
醫學
讓我們看看關於外出感受寒冷夜晚空氣的古老信念:
一個名叫Alex的人在晚上寒冷時走出去,後來患上了瘧疾。
當時的醫生認為晚上的冷空氣導致亞歷克斯生病。
這是一個典型的事後謬誤,因為那些醫生不知道蚊子傳播疾病。他們看到亞歷克斯在晚上外出後生病,錯誤地將原因歸咎於寒冷的空氣,而不是真正的原因。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時間只是一個巧合。
在政治中
想像一下政策討論是這樣的:
政治家 A:“更嚴格的盜竊法律將降低盜竊率。
政治家 B 質疑 A 是如何知道這將奏效的。
政治家 A 回憶說,參議員 X 對盜竊的處罰越來越嚴格,不久之後盜竊率就下降了。
這是事後謬誤,因為政客 A 把事情過於簡單化了。他們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例如增加員警巡邏或社區計劃,這些因素也可能在減少盜竊方面發揮了作用。他們錯誤地將更嚴格的法律歸咎於唯一的原因。
媒體報導
有些人注意到更多的孩子接種疫苗和更多的自閉症病例。
他們錯誤地將兩者聯繫起來,說這些疫苗會導致自閉症。
然而,這個糟糕的邏輯是另一個事後錯誤,忽視了醫療保健的進步。我們在早期發現自閉症方面做得更好,更多的孩子接種疫苗只是意味著我們更好地照顧孩子的健康。注射本身不會導致自閉症;他們只是碰巧是醫療保健改善時期的一部分。
如何避免事後謬誤
避免事後謬誤意味著不要匆忙下結論。這是關於記住,僅僅因為某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事之前,並不意味著它就自動意味著它是原因。要真正證明存在因果關係,需要查看所有可能性,並弄清楚一個事件可能導致另一個事件的確切方式。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進行測試和研究以找到真正的聯繫,而不僅僅是根據事件的順序進行猜測。
相關主題
瞭解事後謬誤也有助於我們理解思維中的其他錯誤:
相關性謬誤:當我們錯誤地認為如果兩件事同時發生,那麼一件事一定是另一件事的原因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就像說,因為現在孩子們玩電子遊戲更多,食物中的糖分更多,所以一定是一個導致了另一個,但事實並非如此。
賭徒謬誤:這是指有人認為,如果某件事現在經常發生,那麼以後就不會那麼多了,或者相反。這就像拋硬幣並得到五次正面,然後認為接下來一定是反面,即使每次拋硬幣的機會相同。
確認偏差:確認偏差是指人們喜歡支持他們已經想法的資訊,即使事實很薄弱或聯繫不是真實的。這就像只聽與你的觀點一致的新聞,而忽略任何不同的東西。
探索這些主題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幫助我們識別和避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總結事後謬誤
簡而言之,事後謬誤是一條錯誤的思維捷徑。當您認為因為一個事件緊隨另一個事件之後,第一個事件一定是第二個事件的原因時,您可能犯了這個錯誤。這是一個常見的錯誤,比如相信公雞的叫聲會導致日出,相信幸運符會帶來好運,或者疫苗會導致健康情況。現實生活中的原因通常更複雜,需要更仔細的探索。
通過意識到這個謬誤,我們可以擺脫不正確的因果思維的陷阱,無論是看歷史上的事件、當前的政治決定,還是我們使用的藥物。得出更聰明結論的方法是提出問題、測試想法並尋找連結的真實證據,而不是假設立即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