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悖論
什麼是投票悖論?
投票的悖論是一個棘手的想法,人們在經濟學、政治學甚至心理學等學科中學習。它最早來自一個名叫安東尼·唐斯 (Anthony Downs) 的人,他是一位經濟學家,他在 1957 年寫了一篇關於它的文章。這個悖論提出了一個簡單但令人困惑的問題:如果一票幾乎永遠不會改變大選的結果,為什麼人們還要費心去投票呢?當做出改變的機會如此渺茫時,出去投票——花費時間甚至金錢去投票站——似乎沒有意義。
想像一下,你有一個裝滿數千顆軟糖豆的大罐子。你的一顆軟糖豆可能不會改變太多顏色混合。投票的悖論有點像這樣。它想知道為什麼有人會費盡心思將他們的一顆軟糖豆添加到罐子里,而這似乎不會改變混合物。在現實生活中,這是關於當有這麼多其他選票也被計算時,有人去投票是否值得。
另一種看待它的方式就像在音樂會上置身於一大群人中,試圖讓樂隊聽到你的歡呼。投票的悖論是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的聲音只是人群大聲喧囂的一小部分時,你為什麼會大聲歡呼。它詢問如果你的歡呼似乎不會讓音樂會更響亮,你為什麼歡呼。
關鍵參數
人們花在投票上的努力比他們得到的回報更多,因為只有一票來決定選舉的情況非常罕見。
如果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想法並決定不投票,我們將面臨一個大問題,因為沒有人會管理我們的民主。
儘管如此,數百萬人仍然去投票,這意味著他們要麼並不總是考慮賠率,要麼他們真的很喜歡投票的感覺,要麼其他原因鼓勵他們投票,而不是改變選舉結果的機會。
人們投票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他們作為公民的工作,他們喜歡成為一起做某事的團體的一員,或者他們想支持他們最喜歡的候選人或團隊,即使他們不會獲勝。
例子
一場真正的大選:在數百萬人投票的全國選舉中,一票產生影響的可能性很小。但人們仍然投票,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在民主進程中的作用。
一個小鎮的決定:當一個小鎮對某件事進行投票時,一票就有更大的機會產生影響。這可能會促使更多人投票,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可以真正有所作為。
投票給落選的候選人:有些人投票給他們知道不會獲勝的候選人。這是一個例子,因為他們表示支援並將他們的信仰記錄在案,而不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可以改變選舉。
不故意投票:有些人可能會選擇不投票,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選票沒有多大意義。這顯示了投票的悖論,因為他們是根據他們的單一投票缺乏權力的想法來做出選擇。
決定在惡劣天氣下投票:即使天氣惡劣,很難到達投票點,有些人仍然會去。這表明人們投票的原因不是認為他們可以影響選舉,比如覺得有責任感或想成為民主傳統的一部分。
為什麼它很重要
投票的悖論很重要,因為它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我們會做一些看起來影響很小的事情,比如投票。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投票是我們在一個民主國家發出聲音的方式。如果沒有人投票,我們根本就不會有真正的民主。此外,這個悖論促使我們尋找新的方法,讓投票更輕鬆、更有吸引力,讓更多的人覺得他們的一票確實有意義。
相關主題
集體行動問題:這就像一個大難題,每個人都想知道他們的小行動是否真的可以幫助解決一個大問題。投票的悖論是這個更大想法的一個特例。
理性的無知:當人們認為對政治瞭解不多也沒關係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學習需要時間,而且似乎不會改變他們投票的效果。
機構設計:瞭解投票的悖論有助於人們創建使投票更容易的系統,或鼓勵每個人相信每張選票都很重要。
總而言之,投票悖論就是在我們作為個人的想法和我們在民主制度中如何共同行動之間找到平衡。它幫助我們了解人們為什麼會以這種方式投票,並有助於創造讓更多人對投票感興趣的方法。通過認識到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朋友和我們的歸屬感在投票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有趣的習慣,這對我們的民主生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