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感是什麼?概念、特徵、如何產生、需求和重要性
我們解釋歸屬感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它是人類的需求之一及其對社會的重要性。
歸屬感有利於聯合和協調的團體運作。
什麼是歸屬感?
歸屬感或歸屬感是個人對一個群體、組織或社區的主觀認同,在該群體、組織或社區中,他們感到舒適、受歡迎和/或接受,即他們感到歸屬。歸屬感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
無論是國家、軍隊、致力於工作的組織或運動隊,這種感覺讓一個群體的成員能夠共同運作,並在一定程度上將集體福祉置於個人福祉之上。如果沒有根深蒂固的歸屬感,人類群體就很難以聯合、協調的方式運作。
在某種程度上,歸屬感是在長期共享空間和興趣的個體之間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畢竟,我們是群居動物,共同的經驗在我們之間建立了身份連結。
問題在於,群體中的個人不能分享大部分日常生活,也不能以相似的方式思考,或者根本不認識彼此,就像一個國家的公民之間發生的那樣。
在這些情況下,歸屬感可以透過教育(公民、公民、家庭等)或灌輸(意識形態、宗教等)來鍛造或建立。在這兩種情況下,它們都是被傳承的價值體系,在個體中培養成為更大人類群體一部分的觀念,這個觀念甚至早於他們的存在,並且他們對這個群體有一定程度的親和力、忠誠度或尊重。
事實上,家庭環境的歸屬感是個人充分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當他們感到被接受、認可並融入家庭核心時,他們的自尊就會更強。事實上,在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提出的「人類需求理論」中,歸屬感是情感需求的一部分。
總之,歸屬感對我們物種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進化的成功在於面對自然風險和危險時的合作能力。因此,組織和公司透過促進這種感覺來尋求員工更大的承諾。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士氣”,這是軍事術語中的一個術語。
繼續:國家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