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然科學 > 正文內容

什麼是地震學?概念、用途、地震儀、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2025-07-13自然科學155

我們解釋了什麼是地震學,它的用途是什麼以及什麼是地震儀。另外,什麼是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什麼是地震學?概念、用途、地震儀、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地震學是研究地震和其他類似現象的科學。

什麼是地震學?

地震學或地震學這是一門科學學科,是地球物理學以及研究地震傳播的(運動波) 的內部和表面行星,則構造板塊的地殼.更簡單地說,它是科學誰研究地震以及其他類似現象。

地震學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它不僅對震顫和地震感興趣,還對引起各種地震的構造動力學感興趣。救濟在地球表面,海嘯這海嘯以及伴隨火山噴發.總的來說,可以說它是一門對地殼運動、它們引起的緊張局勢以及所有這些對生命,尤其是對人類已經或可能產生的影響感興趣的學科。

它是一門與地球物理學其他分支接觸的學科,例如地質學,以及其他科學,例如地理、波力學和化學。一方面,它為理解地球的動態提供了知識,另一方面,它使我們能夠預測災難性事件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們對社會的影響。

另請參閱:地質斷層

地震學有什麼用?

什麼是地震學?概念、用途、地震儀、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地震學提供有關建築材料和技術的關鍵資訊。

地震學的目的是:

  • 研究地震波在行星內部的傳播,這揭示了有關地球內部如何構成的信息:什麼材料,什麼排列,根據什麼結構。

  • 回答有關地震並瞭解存在的不同類型:震顫、地震、潮汐等,以及它們的相關現象:海嘯、山體滑坡等。這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他們。

  • 設計預防地震的策略,以挽救生命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的損害。例如,通過為建築行業提供有關材料和技術的關鍵資訊,或者通過設計地震情況下的行為手冊來實現。

  • 收集對其他學科和知識有用的地震資訊,以擴展科學知識.

地震學的歷史

什麼是地震學?概念、用途、地震儀、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第一台地震儀是由中國古代的張恒發明的。

儘管地震自人類誕生以來就存在,並且一直被人們銘記為災難性事件,但它們的科學研究是最近才開始的。中國古代有至少可追溯到 3,000 年前的地震記錄,根據每個古代文明的信仰,它們大多被解釋為世界末日的徵兆或神聖的懲罰。

然而,也有一些哲學家和思想家想知道這些陸地現象是否沒有自然起源:今天可以被認為是地震學先驅的個體。其中包括希臘人米利都的泰勒斯(約西元前 624-約西元前 546 年)、米利都的阿那克西美尼(約西元前 590-約西元前 528 年)、斯塔吉拉的亞里士多德(西元前 384-22 年)和漢朝的中國張恆(西元 78-139 年),第一台地震儀的發明者。

即便如此,關於地震起源的第一個科學假說出現在17世紀和18世紀之間。德國科學家和耶穌會神父阿塔納修斯·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約 1601-1680 年)提出它們是地球內部燃燒的火的產物,而英國醫生馬丁·李斯特(Martin Lister,1639-1712 年)和法國化學家尼古拉斯·萊梅裡(Nicolas Lémery,1645-1715 年)則將它們歸因於行星核心發生的“化學爆炸”。

第一次地震學實驗發生在 19 世紀中葉,為相當工具性的地震學奠定了基礎。愛爾蘭發明家羅伯特·馬利特 (1810-1881) 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他創造了“地震學”一詞,該詞來自希臘語 seismós(“地震”)和 logos(“知道”或“論文”)。

到 20 世紀初,對地震的理解有了第一次真正的進步,他們對地球內部有了更多的瞭解,因此在 1960 年出現了板塊構造理論,它為在此之前收集的知識賦予了意義,並允許對地球地震現象進行統一的綜合模型。

什麼是地震儀?

什麼是地震學?概念、用途、地震儀、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現代版本的地震儀是由詹姆斯·大衛·福布斯 (James David Forbes) 於 1842 年創建的。

地震儀或地震儀是一種旨在測量地震和其他微小大地(即地面)運動的設備。現代版由蘇格蘭人詹姆斯·大衛·福布斯(James David Forbes,1809-1868)於 1842 年創建,由一個鐘擺組成,其品質使其能夠通過利用慣性保持靜止,從而能夠感知並通過圖形工具在紙上指向地殼的振動。

目前,地震儀是持續用於監測地殼構造活動的工具,用於檢測和分類發生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地震和火山噴發。有些用於表面,有些用於海底深處,以便盡可能清晰地捕捉回蕩到表面的 P 波(初級)和 S 波(次級)。

什麼是板塊構造?

什麼是地震學?概念、用途、地震儀、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構造板塊是固體,在半液體的地幔上移動。

板塊構造或全域構造它是科學理論這解釋了岩石圈地球的,即地球最外層和最冷的層。根據他的假設,地殼由構造板塊或岩石圈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是實心的,厚度約為100公里,它們在陸生地幔,由半液態的熔融岩石組成。

這種構造轉變是極其緩慢和漸進的,但會因位置和條件而異。例如,在復活節島附近的東太平洋背板上,移動的速度為每年 15 釐米,而北極的北極背板以每年僅 2.5 釐米的速度移動。在所有情況下,板在移動時都會碰撞和摩擦其他板,這會產生巨大的張力,當釋放時,會引起地震和震顫。

這個理論不僅解釋了地震的起源,還解釋了地殼中的凹陷和造山,即山:當兩個板塊迎面相遇時,兩個板塊中密度較大的板塊可以淹沒在另一個板塊下(產生俯衝或凹陷),或者較輕的板塊可以摺疊自身(產生山脈)。這地形以這種方式,是數千年來相同性質的構造變化和衝擊的結果。

什麼是裡氏震級?

也稱為局部星級標度 (ML)、里克特震級 它是全球地震學研究中使用的對數刻度,用於表示地震的強度,即地殼震動時釋放的能量。它的名字是為了向它的創造者、美國地震學家查理斯·法蘭西斯·里希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1900-1985 年)致敬,他與德國人貝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1889-1960 年)於 1935 年首次設計了該量表。

裡氏震級是世界上地震學研究標準化的一步,但它的用途相當有限。它用於測量 2.0 到 6.9 的範圍內發生的地震的強度,只要它們發生在 0 到 400 公里的深度之間。對於高於此刻度的值,地震矩震級刻度 (Mw),能夠更準確地測量極強的地震。

因此,儘管通常這樣說,但並沒有「裡氏 7 級」的震動,因為震級只達到 6.9 級。

更多資訊:里克特震級

標籤: 物理

“什麼是地震學?概念、用途、地震儀、板塊構造和裡氏震級” 的相關文章

什麼是狐狸?概念、特徵、繁殖和壽命

什麼是狐狸?概念、特徵、繁殖和壽命

我們向您解釋有關狐狸的一切,包括它們住在哪裡、吃什麼以及其他特徵。此外,它們如何繁殖以及壽命有多長。 有些種類的狐狸因毛皮而被獵殺,面臨滅絕的危險。 什麼是狐狸? 犬科動物中的一群四足哺乳動物被稱為狐狸,其特點是敏...

什麼是逆戟鯨?概念、棲息地、繁殖和其他特徵

什麼是逆戟鯨?概念、棲息地、繁殖和其他特徵

我們解釋什麼是逆戟鯨、它的棲息地、它的飲食、繁殖和其他特徵。而且,它們是多麼危險。逆戟鯨的特徵是黑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什麼是虎鯨?虎鯨是一種鯨目動物,與海豚同科(海豚科)的海洋哺乳動物,在世界各大洋中都很常見,被稱為逆戟鯨或虎鯨。它的身體可透過其黑色(背面)和白色(腹部)的顏色來識別,並且是世界上...

什麼是大象?概念、棲息地、繁殖和其他特徵

什麼是大象?概念、棲息地、繁殖和其他特徵

我們解釋有關大象的一切、其繁殖、食物、棲息地和其他特徵。此外,還有哪些類型的大象。大像是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什麼是大象?大像是大型四足哺乳動物的家族,以其大耳朵、可抓握的軀幹以及長長的白色象牙而聞名,同時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目前,已知有三種不同的大象,每種都有各自的亞種,並且還有猛獁像等已...

什麼是月食?概念、何時發生和種類

什麼是月食?概念、何時發生和種類

我們解釋什麼是月食、這種現像如何以及何時發生。此外,還有日食的種類以及日食是什麼樣的。月食的發生必須有滿月。什麼是月食?月食和日食是不時發生的天文事件。在月食的情況下,地球 位於月球和太陽 之間,三個天體在一段時間內按順序保持對齊。因此,在幾分鐘內,是地球遮住了月球,而不是相反。...

什麼是無脊椎動物??概念、分類以及例子

什麼是無脊椎動物??概念、分類以及例子

我們解釋什麼是無脊椎動物以及這些動物是如何分類的。還有無脊椎動物的例子。無脊椎動物佔已知生物物種的 95%。什麼是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被稱為動物界中沒有脊索或背弦、脊柱或鉸接的內部骨骼的所有物種。在這一類中發現了 95% 的已知現存物種,即 170 至 180 萬種(2005 年數字)。與大型陸地...

什麼是脊椎動物?概念、特徵、分類以及例子

什麼是脊椎動物?概念、特徵、分類以及例子

我們解釋什麼是脊椎動物以及這些動物是如何分類的。此外,還有脊椎動物的特徵和例子。脊椎動物有一個保護大腦的頭骨。什麼是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極其多樣化的群體,由近 62,000 種現有物種和許多已滅絕物種組成,它們的個體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有脊柱或脊柱,將身體分為兩側對稱的兩個部分。脊椎動物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