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建構主義?概念、特徵、創立學派與傳統模型差異
我們解釋什麼是建構主義以及誰創立了這所教育學派。另外,它與傳統模型的差異。
什麼是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被稱為 基於建構主義知識論原理的教育學流派,即將教學理解為一項動態的、參與性的任務,自我其中
這一建構主義思潮的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恩斯特·馮·格拉瑟斯菲爾德(Ernst von Glasersfeld),他認為傳統觀念中的“傳播”知識是不可能的,他主張信息的「可行性」 ,即引導誰來學習,以便他可以自己找到答案。從那時起,行動導向的教育誕生了。
同時,建構主義基於讓·皮亞傑(Jean Piaget)和列夫·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研究,他們分別對透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以及透過社會環境來建構知識感興趣。類似地,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和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提出了認知和社會學習的方法。
所有這些方法,連同行為心理學(行為)的假設,使得當時的教學範式得以更新,從而對整個教育體系提出了巨大的批評。
另請參閱:教育學
與傳統模式的差異
建構主義教育學使我們能夠在知識的理解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使用建構主義教學法的老師並沒有像更傳統的那樣站在每個人面前背誦課程,而是提出他的方法,引導小組使用工具(心理的、概念的、身體的),使他能夠在理解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和知識的獲取。也就是說,知識不能從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必須以自己的意志“建構”,而教師的作用就是為這種現象的發生提供條件。
這種建構主義教學實踐圍繞著三個不同的想法:
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不是只對老師負責。因此,它比其他教學法具有更積極的作用。
所教的內容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先前在社會層面上一系列闡述的結果。
教師或輔導者不僅要建構與知識相遇的場景,還必須引導學習活動走向豐富多元的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