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隕石?概念、特徵以及與小行星的差異
我們解釋什麼是隕石、它的特徵以及與小行星的差異。此外,隕石墜落在地球上。
隕石是來自太空到達地球表面的物體。
什麼是隕石?
隕石或隕石是從外太空到地球的岩石碎片,在撞擊地殼的過程中,它們在與大氣層的摩擦中倖存下來。
當外部物體穿過大氣層時,其摩擦會產生高溫並導致磨損。當這些岩石碎裂時,即使是部分碎裂,它們也會產生一條被稱為流星的發光軌跡。
那麼,隕石是進入大氣層後倖存下來並落在地球表面某處的流星。 「流星」和「隕石」皆來自希臘文「meteoros 」 ,意為「天空中的現象」。
科學領域中使用的第三個術語是流星體,指的是從大氣層進入的粒子,無論是否發生上述大氣現象。
隕石不僅落在地球上。在火星和月球上,我們發現了豐富的撞擊證據,並且假設在太陽系形成的初始階段,分散在太空中的大量物質產生了非常高的流星活動。
有超過 31,000 起隕石撞擊地球的記錄。每具遺骸都標有發現其遺骸的地點的名稱,後面跟著字母或數字。
它可以幫助你:重力
隕石的特徵
隕石具有不規則的形狀和多樣化的化學成分。據估計,岩石流星比金屬流星或金屬岩石流星更豐富(至少根據對地球的影響) 。
與彗星一樣,許多彗星都含有太陽系形成時的物質,可以提供非常有價值的科學資訊。
隕石的大小通常在幾公分到幾公尺之間,通常發現於隕石墜落時形成的隕石坑的中心。這就是為什麼其中許多是在數百或數千年後在地質勘探中發現的。
隕石的種類
球粒隕石是石隕石的一種。
傳統上,隕石根據其成分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別:
石質(岩石)。它們被稱為隕石或岩岩,主要由矽酸鹽礦物組成,無論是球粒隕石(更豐富)還是無球粒隕石(類似於火成岩)。
金屬色。它們被稱為菱鐵礦,主要由鐵和鎳組成。
金屬石質。中間類別,同時含有金屬和岩石,稱為菱鐵礦。
小行星和隕石的區別
小行星和流星體之間的主要區別與大小有關。小行星雖然比行星小,但體積更大,並且被發現漂浮在太空中形成帶或只是四處遊蕩。也就是說,它們並沒有撞擊到地球表面。
另一方面,流星體較小,特別是在撞擊大氣層之後,並且是那些到達地球表面的流星體。可以想像一顆小行星碎片,釋放出較小的碎片,這些碎片在進入我們的星球後變成了隕石。
更多內容請參閱:小行星
撞擊地球的最大隕石
撞擊在納米比亞的霍巴隕石重66噸。
地球上已記錄的一些最大的隕石是:
約克角隕石。 墜落於格陵蘭島薩維西維克,重 582 噸。
霍巴隕石。 墜落於納米比亞奧喬宗朱帕,重 66 噸。
甘塞多隕石。 墜落於阿根廷查科省,重30.8噸。
埃爾查科隕石。 墜落於阿根廷查科省,重28.8噸。
巴庫比里托隕石。 墜落於墨西哥錫那羅亞州,重達24噸。
繼續:太空人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