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養生物和異養生物?概念、特徵、分類意味和例子
我們解釋什麼是自養生物和異養生物。這種對生物的分類意味著什麼?自養生物的例子。
什麼是自養生物?
當我們談論自養生物或自養營養時,我們總是指根據生物獲取能量的能力進行分類。這種分類將它們分為兩類:
異養生物。 那些必須消耗其他生物的有機物的人。
自養生物。 那些能夠利用環境因素管理自身能源生產的人。
這樣,自養生物就是不需要其他生物來獲取營養,而是從無機物質合成其新陳代謝所需的一切的生物。簡單來說:他們是自己煮飯的生物。
有兩種主要的自養營養方式:光合作用和化能合作。前者利用水和陽光的能量分解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 2 )分子,從而獲得能量。另一方面,後者透過氧化無機化學物質(例如二氧化硫或各種富含鐵的化合物)來實現這一點。前者稱為光自養生物,後者稱為化能自養生物。
顯然,自養生物代表了所有營養循環或食物鏈的第一步,因為它們構成了生產環節,也就是直接從環境中取得原料的環節。它們為異養生物(無論是食草動物、掠食者甚至分解者)提供有機物質。
另見:生物因素
自養生物的例子
植物。從果樹、藤蔓、灌木、草和高大的樹木,到河流附近石頭上覆蓋的綠色苔蘚,所有這些生物都透過光合作用獲取營養。
藻類。各種大小和複雜程度的藻類以及海洋中大量存在的微型浮游植物是海洋、湖泊和大型水體中典型的自養生命形式。
藍細菌。它們以前被稱為藍綠藻,是原核生物(細胞沒有細胞核),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並固定環境氮(N 2),在細胞層面將其還原為有用的分子,例如銨( NH 4 + )。
厭氧菌。構成人類腸道菌叢的一些細菌是自養生物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負責分解攝入的有機物並引發化學反應,從而分解其結構並簡化消化過程,同時提取能量以維持自身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