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義務?概念、特徵、要素和各種範例
我們從道德和法律意義上解釋什麼是義務。此外,也介紹了法律義務的要素和各種範例。
義務可以是道德的、法律的或其他性質的。
什麼是義務?
義務是指一個人因某種原因而受到的要求或承諾,並使他或她以預定的方式行事,無論是採取某種行為還是放棄某種行為。這項要求可能是道德的、法律的或其他性質的。例如,「納稅義務」是公民承諾為國家做出貢獻並維持公共部門的稅收和付款。
「義務」一詞來自拉丁文obligatio,該字由前綴ob-(表示對立)和動詞ligare(「綁定」或「綁定」)組成。因此,任何對某事負有義務的人都被“束縛”,象徵性地說,他無法將自己與該要求或命令分開。
社會透過權利和義務,即透過自由和授權進行自我管理。兩者都是由法律法規規定的,並由政府和機構的權威推動的。因此,在每個社會中,公民都被施加了一系列義務,以確保社會秩序和集體福祉,但同時,例如,每個宗教團體也對其教區居民施加了一系列社會和精神義務。
另請參閱:責任
什麼是道德義務?
道德義務是一種命令或要求,其根源在於道德考慮,也就是說,它與善和正確的觀念有關。道德義務來自道德準則,即來自人類行為評估體系,旨在引導人們走向美德,走向適當的生活方式。宗教、習俗和/或公民道德是此類道德行為準則的例子。
在大多數現代社會中,道德義務受到公開鼓勵,但不一定被視為法律。這意味著,一方面,它們被認為很重要,人們應該遵守它們,但另一方面,它們不是強制性規範,也就是說,沒有人有義務遵守它們,因此它們依賴於取決於每個人的自由意志。這並不意味著不遵守規定的行為不會受到社會的反對,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例如,在許多傳統社會中,生育孩子的義務構成了道德使命,尤其是對婦女而言。當然,如果女性願意,可以選擇不做母親,但這並不能免除她的壓力,而且常常受到那些人的批評,因為她明白,做出這樣的決定並沒有履行一項重要的義務。但無論如何,不生孩子並不違反任何法律。
更多內容:道德規範
什麼是法律義務?
當局和國家確保遵守法律義務。
法律義務是在社區的規範和/或法律中規定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授權,當局和國家確保其遵守。原則上,法律義務也有道德基礎:它們回應了共同福祉、社會「正確」的概念,但與道德義務不同,它們並不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良心。
因此,不遵守法律會帶來以社區名義給予的相應制裁。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被視為犯罪,即對集體福祉和健康共處的攻擊,應受到懲罰。例如,一個從公共金庫偷錢的人會受到審判並被判處幾年監禁,因為他們從國家扣留錢財只會使自己受益,並損害整個社會。
法律義務可以有不同類型,具體取決於其後果的類型。因此,我們可以區分:
給予的義務。那些涉及交付貨物的行為,或作為協議條款(例如合約)的履行,或作為對造成的損害的賠償(通常是經濟的)。例如,當我們簽訂買賣合約時,我們有義務交付約定的貨款,賣方有義務將出售給我們的貨物轉讓給我們。
義務去做。涉及實施特定行動或特定行為的行為,即使違反個人意願,如果拒絕,也會受到製裁。例如,當我們與運輸公司簽訂合約時,該組織有義務以我們約定的方式將我們運送到目的地。
義務不做。那些阻止某項行動執行或繼續執行的行為。如果義務被忽視,他們通常會制定制裁措施。例如,生命權要求人們不得殺人,因此那些結束他人生命的人必須面臨制裁。
法律義務的要素
法律義務通常涉及三個要素:
法律關係的主體。這些主體分別是債務人和債權人,即負有債務並因此承擔義務的人,以及他們欠下債務人並因此要求遵守該義務的人。
法律關係的客體。債務人有義務從事的行為稱為客體,無論它是給予、做或不做。
法律關係本身。法律關係是連接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公認的和有紀律的聯繫,它規定了法律義務必鬚髮生的條款以及如果不發生將會發生什麼。
義務範例
不同種類的義務的例子有:
宣誓時說實話。
始終遵守已簽署的法律合約的條款。
請勿佔有他人的財產。
如果您是虔誠的猶太人或穆斯林,請勿吃豬肉。
向警方報告目睹的犯罪行為。
不侵犯私有財產。
不要侵犯別人的感情。
每年向國庫繳納相應稅金。
繼續: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