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受教育權?概念、基本特徵以及國家的角色
我們解釋什麼是受教育權、其基本特徵以及國家的角色。另外,墨西哥的教育。
受教育權不分種族、性別、信仰或社會階層。
什麼是受教權?
受教權是國際公約承認的基本人權。它包括讓每個公民獲得免費義務初等教育,不分種族、性別、信仰或社會階層。
此外,它還意味著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機會。它特別涉及消除基礎教育機構內任何形式的歧視。更具體地說,在聯合國機構中,他們將其稱為 4-A:可用、可接受、可訪問和適應性強。
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委員會等實體在國際上有責任促進這項權利並宣傳其對國家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然而,受教育權並未得到普遍尊重。根據《2016 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估計全球有 6,100 萬名兒童和 7.58 億成年人因缺乏初等教育而成為文盲。
當衡量女性和男性受教育機會之間的差異時,這些數字就更具說服力,因為在許多文化中,女性在所有類型的基本權利之外都處於從屬地位。
另請參閱:平等權利
受教權的重要性
教育是改變和成長的工具,它使人類有機會為自己和社區規劃更美好的未來。
一個擁有多元教育機會的社會是一個能夠更好地滿足自己需求的社會,能夠創新並尋求創造性的解決傳統問題的辦法,並能夠以更加平等和更加平等的方式參與全球化世界所帶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
此外,教育影響生活的其他基本面,如健康、家庭和生殖計劃、工作等。因此,開放、免費和直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世界上某些非政府組織的鬥爭是製定和履行法律義務,以便不同國家按照國際標準為其公民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機會。
受教育權的特徵
必須在整個領土,包括農村地區提供教育。
考慮到聯合國提出的4-A計劃,我們可以說,教育權必須從根本上透過以下方式得到保障:
可用性。它是指在整個領土範圍內設立教育機構,以滿足全體人民的教育需求。這些學校需要足夠的最低基礎設施,以便在學習期間不間斷地專門容納學生,並且必須擁有有效學習所需的教學和教學材料。
可接受性。除了基礎設施之外,教育機構還必須擁有適當政府機構認可的教育計劃,其內容在文化和社會上適合民眾,品質優良,並為學生及其代表所接受。
適應性。學習計劃不僅必須在規範上足夠,而且必須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其中許多變化將透過大眾教育的存在而精確地引入。國家的教育專業人員必須能夠認識到、促進和指導學習課程的變化,並將其考慮在內。
可訪問性。在任何情況下,學生都不應被阻止進入教育機構,在教育機構中受到歧視,或遭受侵犯其學習能力的條件。另一方面,通往教育校園的道路必須處於最佳狀態,以免妨礙學校或從學校到返回地點的交通。
國家在受教權方面的作用
教育在公共政策規劃中的重要性已被普遍接受。事實上,1966年,聯合國簽署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其中承認國家是提供優質教育所需結構和資源的必要保證者。
各個區域和全球機構都明確贊同這個想法。然而,這並不妨礙私營機構合作努力為子孫後代提供教育。但國家是最高權力機構,也是監督教學內容最有責任的人。
此外,它必須保證機構的維持和最低限度人力資源的培訓,以維持教育系統並保證其品質和永久性。
墨西哥的受教權
墨西哥州提供公立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
墨西哥國也根據國際和國家法律承諾保障其公民接受教育,同時考慮墨西哥人口多元化的文化和種族特殊性。與許多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一樣,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墨西哥公共部門支持絕大多數基礎學校(十分之八)和高中(佔總數的三分之二)。它還支持透過遠距學校、原住民或社區學前班和小學以及其他類似舉措包容邊緣化或農村地區的政策。
因此,自 2014 年以來,墨西哥州報告(根據參議院報告)5 歲至 12 歲之間的早期兒童入學率有所增加。
然而,進入青春期後,這些數字就沒那麼令人鼓舞了。由於貧窮、童工、吸毒和缺乏家庭支持等多種因素,輟學人數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城鄉人口之間的不平等程度並沒有那麼令人擔憂,但與許多墨西哥本土族群相關的不平等卻令人擔憂,這揭示了教育政策背後明顯的種族問題。
繼續:平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