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戀物癖?概念、特徵、與幻想、性慾倒錯和性戀物癖例子、差異
我們在各個領域解釋什麼是戀物癖。此外,與幻想、性慾倒錯和性戀物癖的例子也有差異。
戀物癖是指能夠激發對一個人或一個社群的忠誠的東西。
什麼是戀物癖?
拜物教這個詞首先被理解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偶像或神的代表,特別是在祖先社會的原始崇拜中。這些物品通常被當作護身符或抵禦邪惡的保護物,或作為權力的對象而攜帶,他們的宗教崇拜被稱為拜物教。
這個術語由法國學者查爾斯·德·布羅斯 (Charles de Brosses) 在 1757 年左右從葡萄牙語feitiço (“咒語”)中提取出來,並成為新生人類學語言的一部分。然而,從那時起,它被其他學科採用,並供其他參考,總是與受人尊敬的對象的想法相關。
例如,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在19世紀將其作為其資本主義理論的一部分,建構了商品拜物教( Warenfetischismus )的概念。這個概念包括將商品的經濟價值視為某種內在的東西,即某種源自於自身的東西,並且與產生它並真正賦予它價值的一系列人際關係格格不入。
在 20 世紀,另一位德國哲學家將戀物癖的概念用於與精神分析有關的不同但仍然有效的用途。我們參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和他的性戀物癖概念,即性慾倒錯(非典型性行為)的一種形式,其中人身體的一部分被視為愛、吸引和性興奮的對象。
儘管這最後一個意義是歷史上強加的,但戀物癖這個詞的意思始終是值得奉獻的對象,無論是宗教的、哲學的還是情感的。
可能對你有幫助:心理學
性戀物癖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性戀物癖首先由精神病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描述,目前被認為是存在的最無害的性倒錯(非典型性模式或行為)之一。
從廣義上講,戀物癖包括透過接觸某個特定物體(通常是人類身體的一部分或一件衣服或其他性質的物體)來獲得性興奮和性快感。透過接觸物體(觸摸它、聞它、在皮膚上感覺它等)獲得的性快感甚至可以引起性高潮,而無需發生任何形式的性交。
當戀物癖是一種對性喚起至關重要的反覆出現的行為,能夠對個人的社交或工作生活產生有害影響時,戀物癖被歸類為精神科手冊中的疾病。否則,這只是你性取向的另一種表現。
戀物癖、幻想與性慾倒錯
在性領域,如我們所說,戀物癖是引起性興奮的物體,它本身可以使戀物癖者達到高潮,取代傳統的性交。然而,如今,戀物癖(物體)通常與偏好(身體部位)有所區別,兩者都被認為是不同的性慾倒錯。
從這個意義上說,戀物癖被認為是屬於性慾倒錯,這是一種非典型的性行為。但對於在哪裡劃定原創性或純粹創造性的性行為與「偏差」(目前已不再使用的術語)之間的界限,尚未達成共識。性慾倒錯的典型案例被認為是戀獸癖、戀童癖或戀屍癖,這三種行為都受到社會的強烈反對,有些甚至會受到法律懲罰。
另一方面,性幻想是一種引起個體性喚起或色情的心理場景。每個人都有性幻想,這些幻想可能是可行的情況(例如三人行或性狂歡),也可能是值得模擬或表現的無法實現的情況(通常透過服裝)。
性戀物癖的例子
一些最常見的性癖好是:
-
Retifism,即對鞋子的拜物教興趣,可能是對腳的一種更加異常的吸引力形式,它將物體視為身體的一部分,而將後者視為整個身體。它的名字來自法國作家尼古拉斯·埃德梅·雷斯蒂夫·德拉布勒托尼(Nicolás Edme Restiff de la Bretonne,1734-1806),他是最早描述這種性慾倒錯的人之一。
-
內衣戀物癖,通常是女性化的並且通常穿著。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戀物癖,包括胸罩和內褲。在一些國家,例如日本,用於戀物癖的舊內褲交易甚至蓬勃發展。
-
乳膠戀物癖,特別是由這種材料製成的服裝,或與穿著乳膠的人的互動。它是PVC拜物教的一種形式,接近皮革服裝的拜物教,通常被稱為“橡膠拜物教” 。
-
戀糞症,即在糞便和排泄物存在下產生性喚起,通常來自目標人或某些特定來源,具有不同的外觀和背景。
-
戀樹癖,對樹木、植物和一般植物生命的戀物癖興趣,無論是完整的植物還是果實,其中許多具有陽具形狀(類似於陰莖),或者也出於性目的使用花朵愛撫身體。
繼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