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本主義?概念、歷史、特徵、批評
我們解釋什麼是資本主義、它的歷史、特徵以及為什麼它受到批評。還有與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差別。
在資本主義中,貨幣定義了商品和服務的交換。
什麼是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是中世紀封建主義垮台後在西方盛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並在21世紀的當今世界佔據主導地位。這是資產階級工業社會的典型製度。
它的兩個主要和決定性特徵是:生產資料私有製和經濟自由行使。它的名字來自資本的思想,即貨幣在生產和消費關係中的核心作用。
資本主義認為貨幣標誌著商品和服務交換的尺度,並且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獲得:
作為工作報酬,就工人而言。
就業主而言,來自收入。
由於風險和投資,對於商人或企業家。
為了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私有財產的存在是必要的,生產和商業活動是自由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投資於他們想要的東西,並獲得市場帶來的成果或損失。
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和工作的關係以及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分別由工資制度和價格製度決定。透過這種方式,個人可以消費他們生產的貨幣數量所允許的數量。
那麼,整個社會的運作就是為了獲得利益,即經濟收入大於支出,進而產生資本盈餘(用於消費、投資或儲蓄)。
資本主義的核心是市場的「自我調節」 ,它標誌著供需關係:需求量最大(因此更稀缺)的產品變得更加昂貴,而需求量較小(因此更豐富)的產品變得更便宜。這個想法是許多爭論的主題。它通常被稱為市場的“看不見的手”。
另見:新自由主義
資本主義的特徵
資本主義可以有以下特點:
它提出資本作為經濟關係的衡量標準,並透過經濟自由和對私有財產的剝削來獲得資本。為此,後者必須得到國家的允許和保護。
資本主義是工業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典型經濟制度,它的出現標誌著封建主義的終結。資產階級(商人和後來的實業家)取代貴族(貴族血統的地主)成為主導的社會階級。
它基於供給和需求的想法:商品和服務是由其消費公眾需求的,並由其生產者提供的。根據這種關係的發生方式,產品的價格會或多或少,豐富程度也會不同。
作為一種制度,資本主義促進競爭並獎勵風險、創業和創新,這在 20 世紀轉化為無節制的技術發展。同時,它允許並獎勵投機和高利貸,允許從債務、利息和其他非生產性活動中產生利潤。
存在或曾經存在過不同的資本主義制度模式,例如:
保護主義。 據此,國家製定關稅和法規,人為地提高國外產品的價格,從而保護本國工業並促進本國商品和服務的消費。
自由放任(來自法語“讓它完成”)。這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國家的干預,並允許市場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而無需任何形式的監管。
社會市場經濟。 與前一項完全相反,它指出經濟活動必須由國家指導和規劃,而不是走向窒息基本經濟自由的極端。
企業資本主義。 其中市場由行使權力並決定市場的等級制公司和大型經濟集團所主導。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建立了一個根據經濟收入和資本(或財產)佔有情況劃分為社會階層的社會。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觀,這些社會階級是:
資產階級和上層資產階級。 生產資料(工廠、商店等)或大量投資資本的所有者。
工人階級。他們參與社會就是出賣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論是否合格(專業人員、技術人員)或不合格(工人)。
笨蛋社會的非生產性部門。
資本主義的起源與歷史
19世紀,工廠制度發展。
資本主義並不總是以今天的方式運作。儘管其正式起源可以追溯到 16 世紀和 17 世紀,但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和地點都有重要的先例。
它最直接的前身是中世紀末期,封建社會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階級:資產階級,他們的商業活動允許積累金錢或其他資產(商品,以及後來的機器),這就是資產階級。
資本主義的起源很大程度上是由17 世紀開始的英國紡織業因工作大眾化而擴張所決定的。 18世紀,隨著第一台手工機器的出現,工業生產模式開始了。
第一個民族國家的出現和工業革命是歐洲新體系建立的關鍵因素。
蘇格蘭經濟學家和哲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理解了當時古典資本主義的精神。他在《國富論》 (1776 年)中捕捉到了這一點,其中自由市場的核心基礎出現了,它建議國家盡可能少地干預。
他的思想後來成為19世紀自由主義哲學的一部分,那個時代見證了工廠制度的發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從農村到城市地區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從而產生了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
此後,在20世紀的經濟災難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此外,該世紀下半葉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直到21世紀初資本主義變得全球化。
對資本主義的批評
目前的污染部分是資本主義造成的。
資本主義受到了兩個方面的嚴厲批評,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和生態學。
根據馬克思提出的歷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不公正的生產制度,無產階級作為勞動被資產階級剝削。作為交換,他們獲得工資,用於消費他們自己生產的商品等。
也就是說,工人的工作被資產階級資本化,資產階級從中榨取剩餘價值或利潤,免除自己參與工作的義務。
這種觀點誕生於19世紀殘酷的資本主義社會,認為資本主義會再生產貧困,只讓需要大量工人進行剝削的富裕階級受益。
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福利國家,大大提高了歐洲和美國的生活水平,減輕了資本主義的有害影響,並將其轉移到不發達國家,從而創造了一個不平等的世界。此外,這種發展是由於殖民主義和對所謂第三世界自然資源的掠奪而實現的。
另一方面,生態批評指出,維持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工業活動和能源消耗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不可行和不可持續的,因為它為地球帶來了非常高的生態成本。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破壞是全球資本主義模式的部分責任。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像越南這樣的周邊戰爭是冷戰的一部分。
在整個20世紀,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本主義被認為是共產主義的社會經濟替代品。後者是由東方集團的極權主義發展起來的。
兩種經濟和社會組織模式之間的衝突,即所謂的冷戰,使美國和蘇聯在經濟、技術創新、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力量領域成為各自的領導者。然而,這是間接對抗:這兩個國家都沒有向對方宣戰。
面對亞洲和東歐的政權所經歷的壓迫和貧困,從衝突中繼承下來的傳統立場強調了資本主義的自由、創新和競爭模式。同時,共產主義渴望建立一個沒有社會階級、沒有資本主義國家不公義的社會。
另一方面,今天社會主義 被認為是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的學說,試圖透過國家管理市場的運作,迫使市場對人民的經濟和社會需求做出反應。
許多相對成功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社會主義模式,或最多是社會民主主義模式。也就是說,他們試圖「馴化」資本主義,使其更具人性化。
更多內容: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