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卑?概念、原因、症狀和特徵、自大
我們解釋什麼是自卑,原因、症狀和特徵是什麼。什麼是自大和人格。
自卑使我們無法客觀地判斷自己是誰。
什麼是自卑?
當我們談論自卑或缺乏自尊時,我們指的是對自己的看法,這種看法使我們無法將自己視為有價值的、有才華的人,或只是對自己是誰做出客觀的判斷。
自尊被定義為一系列關於我們自己的看法、評價和想法,我們的自信、自愛和獲得他人認可的能力以及人格的其他方面都基於這些看法、評價和想法。
這是一個複雜的概念,經常波動,但其基礎是在童年和青春期奠定的,最初是透過父母關係,然後是與同齡人的關係。
自尊心低的人有自我接納問題。這可能意味著他們對自己的評判非常嚴厲,他們不尊重自己,或者他們有太多的同情心;無論如何,這轉化為與他人的特定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個人總是處於劣勢或順從的位置。
然而,自尊心低落並不意味著這個人總是根據這個標準行事:人是複雜的,我們有多重面孔,並且確定構成我們個性的元素並不總是容易的。自卑也不應該與精神疾病或更複雜的情緒疾病(例如憂鬱症)混淆。
另請參閱:自信
自卑的原因
缺乏社交互動或對他人的恐懼會影響自尊。
自卑的原因可能與個人的生活一樣多種多樣,但一般來說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選育。 童年和青少年關鍵階段的養育方式可以決定高自尊和自卑之間的差異。懲罰那些以有缺陷的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會阻止一個人認識自己的價值觀。
創傷性事件。 對一個人來說,特別痛苦或羞辱的事件經常會削弱他們的自尊,並讓他們相信自己是一個有缺陷、軟弱或無價值的人。
恐懼症。 非理性的恐懼常常會影響自尊,並嚴重影響自尊,以至於阻礙人們欣賞自己的其他個性。
社會困難。 缺乏社交互動,或對他人的恐懼,或不同形式的社會孤立和社交焦慮,都會影響個人與他人相比對自己的看法,而他認為其他人是「正常的」。
其他因素。心理疾病甚至荷爾蒙疾病可能會影響個人的情緒功能並妨礙他們擁有健康的自尊。
自卑的特徵和症狀
描述自卑的症狀並不簡單,因為它不是一種客觀或簡單的疾病。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普遍特徵顯示缺乏自尊,它們是:
很難說不。
將自己的錯誤或缺陷視為災難性的、無法克服的事情。
不斷追求別人的認同。
不能容忍批評。
強迫性地渴望取悅他人。
誇大他人的勝利或美德。
活在對犯錯的過度恐懼之中。
顯得害羞、缺乏安全感或避免與他人接觸。
容忍或接受不值得或侮辱性的條件,而不抗議或尋求替代方案。
將自己的勝利或成功視為短暫的、不完整的或陌生的東西。
透過傲慢、迂腐或傲慢來補償對自己的感覺。
自大
與自卑相反,自大被理解為一個人積極或至少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能夠處理自己的缺陷本身,而不是作為隱藏其性格其餘部分的災難性事件。
自尊心高或健康的人能夠更好地處理自己的錯誤,更好地爭取自己的權利,或向他人提出他們想要的東西。
更多內容:自尊
性格
人格被認為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結構,它包含一組構成我們行為方式的理性和非理性動態。個性是一種態度模式,是對某些情境或需求以某種方式做出反應的某種傾向。
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不可移動的,恰恰相反。性格在一生中會有所不同,但仍保持某些傾向,這取決於我們選擇的具體生活方式。但它總是提供一定的可預測性,這最終是我們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