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精神病患者?概念、特徵、範例和類型
我們解釋什麼是精神病患者及其特徵。此外,我們也告訴您精神病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精神病涵蓋了廣泛的心理範圍,有不同的程度。
什麼是精神病患者?
在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中,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ASD)的人被稱為精神病患者,這會降低或阻止他或她的同理心能力,並使其難以適應具有預先制定的規範(例如法律)的社會環境、個人權利或集體福祉。
因此,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無法遵守社會規範和慣例,並可能從事反社會、犯罪或不道德的行為。
談論精神病時的困難之一是,它是一種難以識別且記錄很少的精神疾病,最成功的研究是從 2000 年開始進行的。然而,這個術語在流行文化中長期存在,總是與犯罪、暴力或瘋狂犯罪的世界聯繫在一起。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精神病患者不一定是暴力的,也不一定與犯罪世界有連結。甚至不能說他們患有常見的症狀,因為實際上這是一個心理譜系,其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症狀,即使是在完全正常的社會成功人士中也是如此。
無論如何,具有精神病特徵的人往往會表現出所謂的情緒麻醉:對給他人造成的痛苦缺乏內疚和悔恨。這可能在他們生活的某些領域和方面表現得比其他領域和方面更明顯,或者甚至可能完全隱藏,因為精神病患者也可以偽造感情和反應,特別是當這有助於他們實現個人目標時。
精神病態和反社會態之間沒有太大區別,因為這兩個術語都指反社會人格障礙。然而,第一個是從心靈的角度來看,第二個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
另請參閱:神話狂
精神病患者的特徵
確定精神病的臨床特徵可能會根據所使用的精神病學或心理學方法而有所不同,並且在建立這方面的模式時存在差異。
人們普遍認為,整個兒童期和青春期存在的縱火狂行為、虐待動物和遺尿(膀胱失控)是可能的精神病理學的關鍵指標。然而,這些跡象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並被其他跡象所取代,例如:
多嘴且膚淺的魅力,擁有大量的言語能力和智力。
誇大的自尊和病態的自我中心主義。
在典型的壓力情況下缺乏緊張感。
不斷需要刺激,卻又容易感到無聊。
有系統性說謊的傾向且可靠性差。
反覆出現殘忍、操縱或虐待行為。
情感的膚淺和社會關係的貧困,加上寄生的生活方式,依賴他人。
面對他人的痛苦缺乏悔恨、罪惡感和意識。
性情感混亂和衝動傾向。
犯罪傾向和無動機的違法行為。
在酒精或其他抑制劑的影響下做出奢侈和令人不愉快的行為。
精神病態和反社會態的區別
根據查閱的資料來源,反社會和精神病這兩個術語本質上是同義詞。精神病患者和反社會人格者的典型特徵沒有太大區別,至少就臨床特徵而言,這兩個名字都用來描述病理性的反社會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所謂的反社會人格障礙。
然而,一些作者在兩者之間劃出了一定的距離,因為精神病患者使用攻擊性作為實現其理性目標的工具,而反社會者則將其用作對刺激的過度反應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精神變態者使用暴力作為工具,而反社會者則使用暴力作為與環境建立連結的方式。
精神病的原因
精神病的原因仍然未知。人們認為,遺傳和環境因素會影響其外觀,或至少影響其表現的確切程度,例如虐待兒童,尤其是酗酒或藥物成癮的父母。其他理論指出,精神病患者的額葉可能有損傷或畸形。
精神病的起源
自古以來,早在「精神病患者」一詞出現之前,人們往往無法遵守社會法則的想法就已經存在。後者由希臘文psyké(「心靈」)和pathos (「疾病」)組成,因此它確實指的是任何精神疾病,並且是現代創造,源自於心靈科學的誕生。
將精神病視為一種綜合症,其科學研究始於19世紀。菲利普·皮內爾(Philippe Pinel,1745-1826)等醫生將其歸類為一種躁狂症,沒有認知缺陷,但有嚴重的情緒損害。 1835年,英國人詹姆斯·霍華德·普里查德(James Howard Prichard,1786-1848)將這種現象描述為“道德瘋狂”,即沒有智力障礙,但有情感和情感的障礙。
從那時起,精神病理學就在流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被用來為可怕的人物、不悔改的罪犯和連環殺手辯護,儘管這明顯誇大了精神病患者在現實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持續: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