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奇心?概念、特徵、優勢以及階段發展
我們解釋什麼是好奇心、為什麼它是一種優勢以及它在人生的哪個階段發展。另外,好奇心有哪些類型。
好奇心是一種探索環境的本能行為。
什麼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種好奇的感覺或求知的傾向,即一種真正渴望發現某些事物或破解肉眼不明顯的事物的願望。好奇心是人類與許多動物共有的一種本能、自然的行為,而貓是這種本能的文化體現(因此有諺語「好奇害死貓」)。
生物以不同的方式與環境互動,總是基於他們透過感官從環境中收集的資訊。這就是為什麼學習和研究是在不同物種中通常會自然得到回報的行為,因為處理有關環境的資訊越多,它就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並且可以預見到更大的危險。因此,好奇心使個體在生存方面具有優勢。
就人類而言,好奇心是童年和青年階段的典型特徵,而就成年人而言,好奇心讓位給求知欲或求知熱情,這是許多不同領域的探索者、研究人員和創新者背後的動力。事實上,人腦的構造方式是,在好奇的情況下,會產生對獎勵的期望,進而活化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和一些鴉片類藥物。
「好奇心」一詞來自拉丁文curiOSItas,源自於單字cura,可翻譯為「關心」或「關心」。透過在最後一個術語中添加量子-osus的拉丁語後綴,我們可以知道“好奇”將是“過度徹底或謹慎的人”,也就是說,一個非常渴望發現某件事、採取預防措施並採取預防措施的人。
另請參閱:調查
好奇心的類型
心理學區分了兩種類型的好奇心:
抽象的好奇心。與抽象思考結合的傾向是對思想的精神探索,如幻想、思考和理論化,因而是抽象的但有意識的。一個例子是,當科學家面對令他們感興趣或挑戰他們之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的自然事件時,他們會感到好奇。
病態的好奇心。這是由給個人留下印象(通常是可怕的)的事件引發的,例如暴力場景、事故、死亡和其他同時令人不舒服或痛苦的事件。這種好奇心是本能的,而不是有意識的,並以宣洩的方式表現出來,產生「偷窺效應」。例如,當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交通事故時,所有過路的駕駛都會放慢速度,以便能夠查看發生的情況。
繼續:經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