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律?概念、特徵、範例和產生行為
我們解釋什麼是自律以及它會產生什麼類型的行為。還有,如何培養牠以及什麼是自製力。
自律就是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即使我們不想做。
什麼是自律?
自律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紀律。換句話說,它是一個人致力於他們的計劃和項目,即使他們更願意做其他事情也能保持期望的行為的能力。
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就叫自律。
這是一個與動機和承諾密切相關的概念,因為它包括運用理性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即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即使我們不想做。當涉及到維持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引入重要改變或長期持續努力時,自律是關鍵。這樣,就會出現兩種類型的行為:
-
行為有德。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一個人的動機與要實現的目標一致,它包括完成一項被認為是積極的任務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維持其執行。換句話說,它是關於實現你想要的東西所必需的自律。
-
偶然行為。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一個人的動機與一個人希望實現的目標背道而馳,即使該目標被認為是好的、必要的或理想的。換句話說,它是關於做我們知道應該做但不想做的事情所必需的自律。
總之,自律可以理解為一種特定的、個人的紀律形式,即機構、組織或社會協議強加給個人的行為和行為規則。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內省智力
自律的重要性
自律是人生的關鍵特質,在實現預期目標時至關重要。自律需要做那些不會激怒我們或我們不喜歡做但我們知道對我們有益的事;並繼續做一些我們可能喜歡的事情,但這需要奉獻和耐心。
自律的人通常會對自己表現出更大的承諾,並且在實現他們設定的目標時通常會更加頑強。此外,他們表現出更強的自控能力和更強的能力來應對不愉快、具有挑戰性或極度分散注意力的情況。總之,在履行自己的承諾時,自製力非常重要。
如何培養自律能力?
所有人都有一定的自律餘地。然而,它可以進一步發展,這需要實踐和堅韌。從這個意義上講,以下是強化自律的行為:
-
了解你自己。要建立更強的自律和自決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樣,就可以避免陷入很難受紀律處分的境地,同時你也可以注意到進步的進展。例如,如果您對社交媒體上癮,那麼在您想要工作、鍛煉或進行任何活動時,最好將手機收起來並降低聲音(或暫停社交媒體應用程式的通知)。 。
-
設定明確的目標。為了避免沮喪和沮喪,你必須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實現什麼,並以清晰且可實現的方式設定合理的目標。理想的做法是從小的、短期的目標開始,然後朝著時間更遠、更具挑戰性的目標邁進。例如,如果您想每天鍛鍊身體,理想的做法是從簡短而簡單的運動開始,然後隨著習慣的養成而延長運動時間。
-
計劃行為。分散的、不穩定的或不斷變化的慣例比結構化的慣例更容易拖延和分心。這就是為什麼分段和劃分可用時間是實現建議目標的一個好計劃。例如,可以設定特定的閱讀時間、運動時間或您想要長期維持的行為的時間,且所述時間必須每天都相同。
-
重複所需的行為。獲得更多自律的關鍵是建立所需的習慣,也就是說,堅持下去,直到它變得自然、自動,而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每天重複的行為變得更容易,而那些零星練習的行為總是花費更多,因為人們覺得他們總是處於同一個起點。
-
管理獎勵。獎勵應該有助於自律,而不是破壞它。要做到這一點,理想的做法是將它們用作積極的強化,即在完成未決或期望的事情後獲得獎勵。透過這種方式,習慣與最終獎勵相關聯,最終獎勵充當激勵因素。例如,如果我們想鍛鍊身體,但又很喜歡看電視,那麼我們應該把看電視的時間設定在鍛鍊完之後,而不是之前。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一個與自律非常相似的概念,但它特別指容易調動情緒和情感方面的情況。這可以指個人的食慾、強烈的情緒、慾望和任何其他特別強烈的衝動,因此需要透過意志力來抑制。
因此,自控力強的人能夠在其他人屈服於誘惑或憤怒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食慾,並且他們表現出對自己行為的更大程度的掌控,也就是說,對自己的行為有更大程度的控制。透過這種方式,他們保持“冷靜的頭腦”,這使他們能夠繼續理性思考,無論他們有什麼感受。
例如,一個人透過節食來減肥,並且能夠拒絕別人給他的甜食,這表明他具有很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像一個人在街上受到侮辱一樣,他不會勃然大怒,而是權衡什麼對眼前的未來最有利,並避免做出日後可能後悔的行為。
繼續:情緒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