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合作學習?概念、特徵、原理和優點
我們解釋什麼是合作學習、它的原理和優點。此外,我們還告訴您如何在課堂上應用它。
合作學習提出了學生之間資訊交流的需求。
什麼是合作學習?
學習是人們透過觀察、實踐和推理的動力獲得新知識、信念和價值觀的過程。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使得可以設計出不同的學習理論,即對主題進行不同的解釋和描述。
同時,學習理論允許創建不同的學習和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在如何理解學習事實方面彼此不同。這些方法之一就是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建構主義學習,它將學術經驗視為課堂上的社會事實,因此提出了團隊合作和學生之間資訊交流的需要。這樣,學生不僅在自己的學習中發揮積極作用,而且還能提高他人的學習。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合作學習的偉大推動者和先驅之一,他是美國 20 世紀進步教育學的領導者。他的理念提出「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將課堂變成一個互動、互助的社會環境。
另請參閱: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的原則
合作學習的原則可以表達如下:
-
學習是發生在課堂上的社會事實,需要個人努力和適當的團體環境。合作與協作是其基本準則,其理想動力是團隊合作。
-
學習是建構主義的,也就是說,它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發生,而不應該淪為基於重複和記憶的教學模式所強加的被動和單調的角色。
-
教師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引導者和同伴,為學習的發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其任務是促進全面學習,並專注於解決問題。
-
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協同作用、積極相互依賴、公平參與和個人責任以及解決問題時同時和麵對面的互動的基礎上。
-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史賓塞‧卡根認為,集體學習可以用「部分的互動超過孤立部分的總和」的口號來理解。
合作學習的優點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合作學習有以下優點:
-
促進團隊合作、談判和相互認可。換句話說,它培養了民主精神。
-
它主張團結與合作作為生存的基本價值。
-
它促進尊重、寬容和平等,同時不減損批判性思考、反思能力和個人努力。
-
幫助學生為未來生活中複雜的社交情境做好準備。
如何應用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需要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其首選的工作方式是四人左右的小組,並且盡可能具有異質性。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特定的目標,該目標響應精心設計的互動系統,因此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協作和努力就無法實現。
當然,單純的小組合作並不足以實現合作學習。這個想法是在每個小組內分配特定的角色,以促進內部組織和時間和資源的協商管理。至關重要的是,團隊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履行一定的職責,並且所有職責都同等重要。
這些研究小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
正式小組的活動時間不等,上課時間從一小時到幾週不等。小組的目標必須是共同的,學生必須確保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實現提議的目標。小組的批准將取決於每個學生的批准。
-
非正式小組,其活動時間不定,上課時間從幾分鐘到一小時不等。它們可用於需要快速但真誠的互動、溝通和協作的直接教學活動(例如演示或練習)。
-
基礎團體在學年期間長期運作。其成員是永久性的,並且必須盡可能多樣化,其核心座右銘是在學術和社交上與每位同事的教育進步進行合作。這個想法是讓成員建立持久和負責任的關係,教導他們在相互依賴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和相互尊重。
從廣義上講,這些小組的工作方案必須回應工作指令,在工作指示中,他們被賦予積極的、主導的和相互依存的作用,這些作用將在特定的時間內制定。在此階段結束時,小組必須本著建設性批評和促進個人成長的原則,對每個成員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評價。
繼續:基於問題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