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發現學習?概念、特徵、原則、實施優點和作用
我們解釋什麼是發現學習、其原則是什麼以及如何實施。還有它的優點和老師的作用。
什麼是發現學習?
發現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透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在與內容以及與他人的互動的基礎上自行建構知識。它與傳統教學不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傳遞訊息,以便學生接收訊息。
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這就允許存在不同的學習理論,即如何進行學習的解釋和描述,以及因此不同的教學方法。
發現學習意味著知識的正面作用。它是基於直接經驗和真實情境。個人不能處於被動地位,而必須進行調查、發展技能並解決問題,這樣他們就能在「發現」時學習。因此,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角。
此方法基於認知建構主義心理學原理,特別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傑羅姆·西摩·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2016)的學習理論,該理論質疑重複性和機械性學習。根據這種方法,教師的角色是提供適當的材料並激發探索和好奇心。
重點
-
發現學習是一種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
-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這是透過與物件的互動和實驗來實現的。
-
教師充當促進者或引導者:他提供相關資訊和資源並激發興趣。
-
它的主要優點是自主思維的發展和對所獲得概念的更持久的理解。
-
另見:建構主義
發現學習的原則
發現學習本質上是一種主動歸納法,其基本原則為:
-
知識是一種允許主體理解現實的結構。它是由學生透過研究、實驗和麵對現實直接構成的。
-
有必要促進技能和策略的發展,使「學會學習」成為可能,即認識學習過程本身並提高其有效性。
-
老師是伴隨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或促進者。
-
學習是透過歸納法獲得的,從導致一般結論的具體觀察或數據中獲得。
-
這個過程應該鼓勵批判性思考和創造力。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組織資訊。
如何實施發現學習?
透過沉浸在有問題的情境中,發現學習是可能的。與現實的互動使我們能夠分類、關聯、組織概念並建構意義。
發現學習在課堂上的應用涉及重新思考日常任務和活動,以參與式教學取代口頭傳播知識的概念。例如,這涉及設計研討會和項目,學生必須參與其中以獲得不同的結果,為辯論和得出結論提供空間。
在這些活動的設計中,學生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即他們必須被激勵和參與。學習必須歡迎好奇心和實驗,這樣知識就不是脫離生活經驗的抽象實體。此外,有必要提供與物件互動的機會:操縱它們、轉換它們並分析它們。
教師在發現學習中的角色
與機械學習模式相反,在機械學習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發現學習表明教育者必須是學習經驗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他們的作用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提供資源而不強加答案。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發現學習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來設計策略和挑戰。此外,你必須為他們創造一個有利的實驗和研究環境。
這是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動態角色。它還涉及反思任務本身並根據觀察到的結果調整策略或方法。
發現學習的優點
發現學習旨在克服生殖或機械方法的限制。其主要優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