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基於問題的學習?概念、特徵、範例和實施
我們解釋什麼是基於問題的學習、它的特徵以及它是如何實施的。還有它的優點是什麼。
在問題為本的學習中,學生是他或她自己教學的主角。
什麼是基於問題的學習?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透過解決問題來獲取知識和技能。它是關於使用特定情況作為獲取新知識的起點。學生承擔起積極參與這過程的責任,因為他們是學習的主角。
它是一種以積極、務實的方式進行教育的方法論,透過提出問題、懷疑和不確定性來解決複雜的生活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培養與資訊搜尋和管理相關的技能,從而能夠真實地理解正在調查的內容。因此,它與說明性課程不同,在說明性課程中,教師進行解釋,然後提出與主題相關的活動。
基於問題的學習起源於20世紀中葉並迅速流行。它的實施可以培養批判性和實踐性思維。
另請參閱:有意義的學習
常見問題
什麼是基於問題的學習以及它的用途是什麼?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有什麼特色?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的原則是什麼?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分為哪幾個階段?
基於問題的學習的起源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起源於1960年代的北美凱斯西儲大學(美國)和麥克馬斯特大學(加拿大)。它源自於重新思考醫學教學內容和方式的需要。
美國醫生兼教育家霍華德·巴羅斯(Howard Barrows,1928-2011)是其偉大的推動者之一,他支持基於問題的學習的三個基本軸:
-
這些知識是自主獲得或自學的。
-
這些知識可以在各種生活情境中保留和使用。
-
這些知識來自分析和解決問題。
這種方法已被不同的機構採用,並且在過去幾十年來越來越多地融入高等教育。
基於問題的學習的特點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的主要特點是:
-
學習以學生為中心。這就需要學生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學生可以確定自己需要學習什麼來解決相關問題,並決定在哪裡尋找資訊。學習是個人化的。
-
問題是教學的基礎。它使用複雜的現實世界問題作為促進概念和原理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從直接呈現它們開始。這樣,傳統的教學方案就被顛倒了,學生可以追蹤自己的知識路徑,從而提供相關性和動力。
-
學習以小組形式進行。小組由五到八名學生組成,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並真正致力於完成任務。
-
教師是指導者或導師。教師的角色是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並指導活動的規則和時間。導師回答問題,但必須避免提供直接資訊。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原則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的基本原則是:
-
情境學習。學習不能脫離現實世界以及個人的專業和體驗需求。透過接觸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情況,可以激發注意力並提高將知識付諸實踐的技能。
-
建設性學習。教育的作用是透過讓學生將他們收到的新資訊適應他們的認知方案的策略來促進學習體驗,即將新概念與先前的想法聯繫起來。這有利於其恢復和應用到實際情況。
-
協作學習。理想的學習是透過同儕協作進行的,因為它允許學生交流知識和方法。必須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
自主學習。學習必須由學生主導並面向學生,以便學生能夠反思他或她的學習方式,並能夠傳達他或她自己的教育目標、策略和需求。
它可能對你有幫助:建構主義
基於問題的學習的優點
基於問題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從而轉化為更大的承諾、決策能力、自尊和批判性思維。他人才能的認可。
它包括一種終身學習方法,將學術課程置於相關背景中。與世界和實際需求的明確聯繫鼓勵自我評價、自我批評、個人責任和溝通技巧。
另一方面,由於認知衝突而發生的學習更具相關性和持久性。
如何實施基於問題的學習?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育模式的實施始於設計來自現實生活的情境,學生可以批判性地解決這些情境。老師建立小組和一般規則後,學生開始工作,並依照以下階段進行:
-
閱讀並分析問題情境。
-
就該主題集思廣益。
-
列出有關該主題的可用資訊以及其他被認為必要的未知數據。
-
定義必須採取哪些行動來進行調查。
-
解釋您想要解決或調查的問題並指派角色。
-
從各種來源獲取信息,研究並理解它。
-
呈現已得出的結果、推論或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