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常識?概念、特徵、如何學習、限制和功能
我們解釋什麼是常識、如何學習它、它的限制和功能。另外,為什麼它很重要。
常識被認為是普遍的,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卻有所不同。
什麼是常識?
常識是人類集體(通常是一種文化)中常見或占主導地位的觀點或推理方式,被認為是普遍的、自然的或給定的,也就是說,它不需要事先學習或預謀的努力。也就是說,常識是我們非常假設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認為簡單而普遍,因為我們從我們的社會繼承了它。
因此,常識只在一定的社會框架內是共同的,並不適合全人類,即使我們不這麼認為。事實上,我們有時會用這個術語來指稱最簡單或最明顯程度的邏輯、本能或前理性思維。事實上,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將其理解為「在實際生活中定位自己的能力」。
常識原則通常不會被解釋,也不是有意識學習的結果,而是由作為社會一部分的簡單事實賦予我們的。因此,它不是一種與視覺或嗅覺相同的感覺,而是一種方向或取向,即一種內在感覺。
或許對你有幫助:科普知識
常識的作用
一般來說,常識具有以下功能:
-
它根據其他感官提供的信息,為我們提供了對情況的一般、快速和直觀的理解。
-
它引導我們採取一種不需要事先反思、而是傾向於遵循群體法則的思維、行動或推理方式。
-
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感知框架,使我們能夠以更簡單、更有效的方式使用我們的感官,讓我們對世界有一個預先的印象。
常識的重要性
這句諺語說,常識是最不常見的感覺,這意味著,當我們真正需要它時,常識卻失效了,並被有意識的思維所取代。
在這種情況下,某種程度的常識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因為它使我們能夠趨向於實踐思想的最低限度的統一,即一套預先給出的規則,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規則來管理自己。
繼續:大眾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