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情緒?概念、特徵、類型、功能、感情差異
我們解釋什麼是情緒、它的功能是什麼以及主要情緒和次要情緒是什麼。還有就是感情上的差異。
情緒是心理和生理現象。
什麼是情感?
情緒是 人們對刺激、事件或情境的反應。它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現象,表現為對重要刺激的適應性反應,表現為行為、身體感知和意識。它是一種產生行動傾向的衝動。
情緒是複雜多元的。它們涉及三類因素:生理、行為和認知。例如,一個感到恐懼的人會出現心搏過速(生理因素),改變他的臉部表情和語氣(行為因素),並將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評價為不愉快(認知因素)。
雖然他們常常感到困惑,但情緒與感受是不同的。後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持久和穩定,是情感認知闡述的結果,即反思,這意味著主觀解釋。例如,一個人收到好消息會感到喜悅(情緒)。然後她反思一下,感到樂觀和自豪(感覺)。
所有人類甚至許多動物都共有的情緒被稱為「初級情緒」。反過來,當它們結合起來時,就會產生“次要情感”,這種情感更加複雜,更接近感覺的概念。例如,驚訝和悲傷彌補了失望。
另請參閱:情緒智商
重點
-
情緒是有機體對外在或內在刺激做出反應時所經歷的複雜反應。
-
它涉及三個因素:生理/適應性反應、行為/表達反應和認知/主觀成分。
-
有普遍的、與生俱來的初級情緒和由初級情緒組合產生的次級情緒。
-
感受是情緒的理性解釋,代表更穩定的經驗。
情緒的類型
有不同的理論試圖將情緒分類。其中最普遍的一種是由心理學家 Paul Eckman (1934) 建立的,他提出了六種基本情緒的存在。然而,每種文化如何命名和體驗情緒之間存在差異,這就是為什麼存在區分主要情緒和次要情緒的趨勢。
基本或主要情緒
Plutchik 的模型提出了 8 種主要情緒。
基本的或初級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並且似乎是人類的生物特徵。人有一定共識,基本情緒是:
-
幸福。這是一種令人愉快的狀態,可以產生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孩子在聖誕節收到禮物。
-
憤怒。它出現在敵對或侵略的情況下。它驅使您保護自己或面對某些情況。例如,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受到侮辱。
-
害怕。這是一種戰鬥或逃跑反應。它會引起生理反應,例如肌肉緊張或出汗增加。例如,有人被一隻巨大的狂犬追趕。
-
悲傷。這是一種以絕望和缺乏動力為特徵的狀態。例如,一個人失去了所愛的人。
-
驚喜。它源自於一次意外事件。它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取決於它的原因和經歷它的人。例如,一個人對魔術感到驚訝。
-
厭惡。這是一種導致拒絕的排斥感。它可以源自於味道、圖像或觸覺。例如,有人品嚐腐爛的水果。
次要情緒
次要情緒並不存在於所有文化中。它們產生於基本情緒不同面向的組合,並根據習得的社會、文化和個人準則表現出來。然而,在他們身上,總是會殘留著孕育他們的原始情感。
次要情感更加複雜和理智,並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傳統成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們可以被理解為感情。
羅伯特·普拉奇克(Robert Plutchik,1927-2006)提出了一個被稱為「情緒之輪」的模型,他建立了八種基本情緒以及它們之間的不同組合。
一些次要情緒是:
-
失望。它是驚訝和悲傷結合的結果。
-
樂觀。它是喜悅和期待相結合的結果。
-
警報。它是恐懼和驚訝結合的結果。
-
愛。它是喜悅和信心結合的結果。
-
提交。它是信任和恐懼結合的結果。
此外,每種基本情緒都有不同的強度,也就是說,它的強度可以或多或少,從而允許產生各種各樣的次要情緒。
情緒有什麼用?
情緒是對愉快或不愉快刺激的強烈而短暫的反應。它們導致行動,並且是學習和溝通過程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為:
-
適應。情緒很快就能讓人們做好應對出現的經驗的準備。例如,恐懼提醒我們可能存在的危險;喜悅會強化正向的行動。
-
溝通。情緒的身體和行為表達是人們狀態、意圖和需求的指標。這使我們能夠產生同理心並改善溝通。例如,悲傷表現為眼淚和臉部表情,這些表情很快就能被其他人識別出來,並促使他們產生同理心和同情心。
-
動機。情緒會激發某些行為或行動。例如,預期促進組織實現目標;悲傷會產生冷漠的態度。
情緒和感受的差異
情緒和感覺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儘管這兩個詞在口語中經常被用作同義詞。
一方面,基本情緒是深刻而短暫的反應,它不僅會改變心理,也會引發身體的生理反應。就情感而言,情感是對情感的理性感知的結果,也就是說,它們是在我們反思情感時發生的,因此代表了一種更穩定的體驗。
例如,憤怒是一種非常強大的主要情緒:它流動迅速,影響身體和行為,並且當觸發它的刺激消失時往往會消失。然後,當思考所發生的事情時,可能會對自己的反應方式產生一種內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