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概念圖?概念、元素、特徵和類型
我們解釋了什麼是概念圖,它的元素、特徵和類型。您將知道它的用途、如何製作和範例。
概念圖是匯總複雜信息的實用方法。
什麼是概念圖?
概念圖是計劃它們以圖形方式表示主題最相關概念之間的連結和層次結構。它們是使用概念(或短短語)和聯合或連結創建的。
對於任何希望學習或進行演示的人來說,它們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因為它們是內化內容和總結複雜信息的實用方法。
概念圖包括要學習的主題的關鍵概念的可視化圖式化。概念是根據層次結構順序編寫的,並通過連結線條和單詞相互連接,以創建真正的關係映射。
概念圖廣泛應用於各種學習技術中,並因其能夠合成、其資訊的可視化層次結構以及顯示主題結構的便利性。它是一個用途廣泛的工具。
另請參閱:圖形組織器
概念圖的特徵
概念圖的特點是有以下幾個方面:
-
它直觀地表示概念的層次結構。資訊從最一般的概念到最具體的概念進行組織。這樣,複雜的理論或想法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
你可以閱讀它。通過連接概念和連接單詞,形成命題,即允許一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一起定義的句子。
-
允許您繪製交叉連接圖。線條和箭頭不僅在層次結構上關聯概念,還顯示如何將一個子概念連結到屬於不同類別的另一個子概念。
-
它用作學習材料或展覽。它用作合成或總結文本、理論或項目的支援。
-
它鼓勵有意義的學習。它允許您從已知資訊開始添加新資訊。此外,它擴展了一個人對一個概念的瞭解,因為它可以通過將其與他人聯繫起來來重新表示。
-
促進協作學習。當概念圖在課堂或商業或機構會議中用作支援時,鼓勵個人之間的協作。通過這種方式,每個人都參與發現一個概念如何與另一個概念相關聯,並豐富他們對某個主題的瞭解。
另請參閱:圖
概念圖的元素是:
-
概念。它們是與特定術語相關的心理圖像,用於表示特定的想法。它們是抽象但具體的結構,與要研究的主題最重要的點有關。在概念圖中,概念以匯總方式引用,使用 1 到 4 個單詞。可以區分兩種類型的概念:
-
次要概念。這些是從其他人那裡出現的概念。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可以是短句、示例或詳細資訊。
-
一個一般的概念。它是包含其他主題或概念的主題或概念的名稱。
-
線條或箭頭。它們是以分層方式將不同概念聯繫起來或表明存在交叉連接的圖形標記。
-
連接單詞。它們是允許我們將各種概念統一起來並表明它們之間關係類型的詞。它們寫在線條或箭頭上,並標記概念圖的讀取順序。
-
命題。它們是給定概念的口頭表述,即概念的關係。這意味著命題是由概念和連結詞構建的。它們構成陳述句,因為它們肯定或否認某事,可以是真或假。
另請參閱:摘要表
概念圖的類型
一些作者認為,概念圖只是一個除了概念和線條或箭頭之外,還有允許形成命題的連接詞的圖。
然而,其他人認為概念圖的定義更廣泛,因為它可以是任何與概念相關、表徵或解釋概念的圖表。根據這些作者的說法,概念圖有不同類型:
-
分層概念圖。整體概念位於圖的頂部和中心。從屬概念根據其相關性或層次結構向下分離。例如:
-
Spider 概念圖。一般概念位於關係圖的中心。從屬概念向各個方向發展,即上、下、左和右。例如:
-
順序或流概念圖。概念一個接一個地放置,以表示一個概念以關聯和漸進的方式與另一個概念分離,而不是通過它們的層次結構。例如:
-
-
系統或系統概念圖。它類似於順序或流概念圖,但它有兩個區別於它的特徵。一方面,可以從每個概念中推導出不同級別的從屬概念。另一方面,概念之間出現交叉連接是很常見的。例如:
概念圖有什麼用?
概念圖主要用於教育環境,因為它們是學習和學習的工具。這些圖表允許您以不同的方式組織和表示想法,以不同的方式解釋問題,並有效地傳達非常複雜的知識,這需要大量的文本來陳述。
這就是為什麼教師使用它們來規劃課程和學科課程、解釋內容和評估。學生使用它們來總結、參加口試、進行演講並學習分析概念,而不是背誦它們。
然而,概念圖被認為是閱讀和傳統知識獲取方法或口頭和書面表達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品。
如何製作概念圖?
要製作概念圖,必須遵循以下步驟:
-
識別。提出的問題會帶來問題或對主題提出可能的方法。在課堂或商務會議中,此步驟充當所有人參與的觸發器。例如:溝通的要素有哪些? 從這個問題中,一般的概念浮現出來。例如:溝通的要素。
-
選擇。一旦確定了要研究的主題或文本的重點,最重要的概念就會寫在一個清單中。這些概念應該是所涵蓋主題的主要焦點,長度不應超過四個字。另一種選擇是將概念記在卡片上,以便可以移動它們。
-
群。概念集是根據它們的接近或關係形成的。
-
次序。獲得集合后,概念從最普遍到最具體或從最抽象到最具體的順序排序,以獲得層次結構。
-
代表。這些概念被寫下來,將它們歸類為橢圓形、盒子或任何可以更好地可視化和理解層次結構的方式:最通用的可以更大。
-
連接。一旦建立並表示了層次結構,這些概念就通過箭頭或線條相互關聯,必須在這些箭頭或線條上寫下連接詞。
-
檢查。一旦一切都完成了,這些連結就會被當作命題來閱讀,並驗證它們所規定的是真實的,也就是說,想要表達的含義被理解了。修復可能的錯誤。
-
反思。通過完整地查看地圖,可以重新表述所表達的知識並在概念之間建立不同的關係。
創建概念圖的提示
製作概念圖的一些有用概念如下:
-
概念應該是相關的並且非常簡短(長度不應超過四個單詞),因為它們總結、綜合或喚起一組想法。
-
連接詞必須具有明確的含義,因為它們可以表達不同類型的關係,例如因果關係、參考、整合或定義。
-
概念圖必須清晰:只需簡單看一眼,您就必須理解其含義和所涉及的概念。因此,主要概念必須在方案的優先部分找到。
-
如果概念圖是文本的綜合體,則必須閱讀和分析文字,並將關鍵詞寫在紙上。然後你必須總結這些詞,選擇最相關的詞,然後按照步驟製作大綱。在閱讀時製作概念圖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作者可能正在舉一個例子,或者可能正在為另一個更重要的主題拉開序幕。
-
在製作概念圖的最終版本之前,建議先做一個鉛筆草稿,以便進行所有必要的修改。
-
為了便於概念的順序和概念圖的表示,可以將概念寫在卡片上,因為很容易將它們在桌子或黑板上移動,根據需要多次移動。
另請參閱:語義圖
概念圖的歷史
概念圖是 1960 年開發的一種工具,是 David Ausubel 關於學習和獲取知識的理論的結果。1970 年,約瑟夫·諾瓦克 (Joseph Novak) 成功實施了這一概念,他認為一個概念只有在與其他概念相關聯后才能被理解。
根據 Novak 的說法,傳統教育系統的缺陷在於它只鼓勵被動接收學習,學生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他只記住和重複資訊。另一方面,通過概念圖,學生直接與概念相關,必須建立聯繫並成為知識解釋和生產的積極主體。
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的區別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它們可用於以分層方式呈現資訊。但是,概念圖通過鏈接線條和單詞來指示概念是如何關聯的。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只使用線條,而不參考概念之間的連接類型。
概念圖允許您在概念之間創建交叉連接,並且可以讀入命題。在思維導圖中,這兩項任務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