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宏觀經濟學?概念、特徵、研究變數、起源及其涵蓋主題
我們解釋什麼是宏觀經濟學及其研究的變數。此外,宏觀經濟方法的起源及其涵蓋的主題。
宏觀經濟學研究經濟過程的全球指標。
什麼是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被理解為一種經濟理論方法,研究經濟過程的全球指標,強調全球變量,例如:
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綜合的經濟方法,與微觀經濟學所提出的經濟主體的個別方法相反。
宏觀經濟學 關注地方、區域或全球經濟,特別關注具有高度政治影響力和日常生活的指標,這使我們能夠了解幹預該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的複雜現象。
為此,宏觀經濟方法 使用測量、統計數據和宏觀量值 ,為各個經濟部門提供一般近似值,例如國內生產毛額 (GDP)、利率或失業率。
這種特殊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6年,英國人約翰·凱恩斯在這一年發表了 西方經濟學史上的基礎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因為它包含了對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解釋。
除此之外,凱因斯研究的優點在於打破了先前經濟學家認為經濟週期不可避免的傳統。他表示,財政和貨幣政策可以用作應對失業的工具,從而增加生產並阻止經濟災難。從此,宏觀經濟學被認為是指導國家命運的重要工具。
宏觀經濟問題
宏觀經濟學主要關注對一個地區經濟表現至關重要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
經濟成長.對特定地區生產、收入或經濟指標長期成長的因素進行分析與控制。
勞動力市場和失業。失業是該經濟領域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因此需要採取適當的策略來衡量和理解這一現象,以便能夠正確解決它。
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資本已將世界經濟交織在一起,當今幾乎所有的經濟現像都會對其鄰國或經濟夥伴產生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研究不同的國際經濟方法,例如保護主義或匯率。
貨幣政策。貨幣控制工具是一個國家或政府聯盟應對宏觀經濟問題、影響生產和就業的主要工具。
另請參閱: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