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位元組?該術語的起源、用途、特徵及其測量尺度
我們解釋什麼是位元組、該術語的起源以及它的用途。還有一些特徵及其測量尺度。
什麼是位元組?
計算和電信中使用的資訊的基本單位稱為字節,相當於一組有序且規則的位元(二進位代碼),一般用8來規定。被改變,所以一個位元組其實相當於 n個 有序位。該單位沒有常規的表示符號,但在某些國家/地區使用字母 B。
這個術語的起源被認為是Binary Tuple的英文 縮寫 ,相當於二進位元素的有序序列。
然而,位元組與咬 (英語中的“bite”或“bite”)的語音相似性 也意味著它的用途,因為它是一次可以輸入系統的最小資料
關於一個位元組所代表的資訊量,考慮一下當今大多數商業電腦系統的二進位代碼中大約需要8位元來表示一個字母,即:一個位元組相當於一個字母,因此一整段可能會超過。 B,非常短的文字將到達下一個較高的單位,即千位元組(1024 B = 1 kB)。
從此,開始全面測量數位資訊量,如下(依照ISO/IEC 80000-13標準):
1024 B = 1 kB(一千字節,相當於很短的文字)
1024 kB = 1 mB(一兆字節,相當於一本完整的小說)
1024 mB = 1 GB(1 GB,相當於圖書館書架上的書)
1024 gB = 1 tB(1 TB,相當於整個小型圖書館)
1024 tB = 1 pB(1 PB,相當於Google 在全球每小時處理的資料量)
1024 pB = 1 eB(1 艾字節,相當於2001 年底網路上所有資訊的重量)。
位元組及其更高的測量值也經常用於測量數位儲存設備的儲存容量,或透過各種類型的電腦網路的資料傳輸速率。
另請參閱: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