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怨恨以及怨恨者的特徵?概念、範例和提示
我們解釋什麼是怨恨以及怨恨者的特徵是什麼。另外,還有一些關於留下它的提示。
什麼是怨恨?
怨恨,有時也稱為怨恨或怨恨,是對某人表達的一種不滿或厭惡的感覺,因為他們被認為對過去遭受的某些損害、痛苦或冒犯負有責任(直接或間接)。這種不適感的強度可能會有所不同,可以是暫時的煩惱,也可以是永久的敵意,這取決於受害方的主觀性和所造成損害的嚴重程度。
「怨恨」一詞源自於拉丁語,它是一個由re(重複或強度的拉丁語前綴)和動詞sentimente(「感覺」)組成的詞,因此可以理解為「感受已經發生的事情」。了一次。也就是說,一個怨恨的人會經歷當前所遭受的傷害或冒犯,就好像它剛剛發生一樣;換句話說,他不能也不想離開過去發生的事。
然而,怨恨的原因可能非常不同,這取決於每個人和所遭受的事件。你甚至可能不是怨恨特定的人,而是怨恨某種類型的人或社會階層,因為你認為他們對你自己的痛苦負有責任。後者被稱為社會怨恨。
怨恨會產生不同的後果,其中最突出的是,一個人不可能同情那些感到怨恨的人,甚至不可能為他們的不幸或痛苦感到高興。同樣,怨恨可能會導致更強烈的情緒,例如仇恨或憤怒,進而導致報復和暴力行為。
它可能對你有幫助:危害
怨恨和怨恨之間的區別
一般來說,恩怨和怨恨是一回事。這兩個字都可以當同義詞。然而,它們通常是透過某些強度上的細微差別來區分的,這使得怨恨成為一種更嚴重的感覺,是長期持有怨恨的結果。事實上,如果你在語言詞典中查找“怨恨”,通常會看到它被定義為“極大的怨恨”。
這似乎反映在術語「怨恨」的起源中,它來自拉丁語rancor,是動詞rancescere(「變得腐臭」)或rancidus(「腐臭」)的派生詞。這個詞首次被拉丁詩人泰特斯·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約公元前99-55 年)使用,他用它來比喻怨恨,因為它們太老了,最終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就像食物一樣。這樣看來,「怨恨」其實就是一種陳腐的怨恨。
更多內容:怨恨
充滿怨恨的人的特徵
一般來說,心懷怨恨的人會對過去發生的事情表現出被冒犯、受傷或憤怒的感覺,而他們很容易回到過去,就好像這件事剛剛發生一樣。證明這一點的是,如果他們被要求做出解釋,在講述所遭受的損害時,他們將再次表現出憤怒或憤慨的身體和態度跡象。這是因為這是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而怨恨是其最明顯的症狀。
此外,心存怨恨的人通常會渴望得到一些補償,通常以道歉的形式,或者當他們自己獲得補償時,以報復的形式。因此,對你感到怨恨的人造成傷害被理解為一種主觀的正義形式,即使事實並非如此。同樣,對於那些被他們視為攻擊者的人來說,感情、陪伴和兄弟情誼對於怨恨者來說通常是不可能的。
留下怨恨的秘訣
有多種方法可以消除怨恨。造成傷害永遠無法取代所受到的傷害,也很難給心存怨恨的人帶來平靜,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進行內心和個人的工作,使一個人的生活擺脫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困擾。
以下是完成此任務的一些提示:
-
原諒那些冒犯我們的人。通往和平的最直接途徑通常是寬恕,即使這不能滿足受害方對正義的期望。原諒過去冒犯我們的人可以讓我們擺脫對所經歷的事情的持續記憶,讓痛苦被時間埋葬。為此,並不總是需要向冒犯者表達我們的寬恕,我們自己允許就足夠了。
-
講述並回顧發生的事情。這是精神分析和其他類似治療領域所採取的路徑:談論發生的事情,希望能夠以新的眼光來評估它,從而獲得放下它所需的智慧。這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私下進行,也可以透過寫作或繪畫等藝術表達方式進行。
-
擁抱更積極的事業。怨恨可以成為積極的動力,只要它被用作走向善良的道路,而不是給他人帶來痛苦的願望。如果一個心懷怨恨的人覺得痛苦教會了他為他人做好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就可以以更友善的方式發洩他的痛苦。
關於怨恨的短語
以下是一些有關怨恨的著名短語:
-
「沒有什麼比怨恨的激情更能消耗人的了」——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哲學家。
-
「在非暴力衝突中沒有怨恨,最終敵人變成朋友,這是和平主義的終極考驗」——聖雄甘地(1869-1948),印度政治家和法學家。
-
「怨恨是自卑感的流露」——何塞·奧爾特加·伊·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西班牙哲學家和作家。
-
「如果你還沒死,請原諒我。怨恨很濃重,很平常;把它留在地球上:輕輕死去」——讓·保羅·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法國存在主義作家。
-
「怨恨就像服毒並希望它殺死你的敵人」——納爾遜·曼德拉(1918-2013),南非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
-
「要幸福地生活,你必須沒有怨恨地生活」-阿爾及利亞作家亞斯米娜·哈德拉(Yasmina Khadra,1955-)。
繼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