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亞洲生產方式?概念、特徵、爭論
我們根據馬克思主義解釋什麼是亞洲生產方式以及圍繞著這個概念引發的爭論。
在亞洲的生產方式中,水資源控制是經濟的核心。
亞洲的生產方式是什麼?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假設,亞洲生產方式是把馬克思研究和分析西方經濟史的生產方式概念應用到具有不同革命發展的非西方社會的嘗試。
鑑於馬克思著作正文中沒有明確提及,這個概念仍有許多爭議。然而,許多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為那些經歷過西方列強殖民統治時期的社會提出了這一點。
另一方面,馬克思的理論夥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確實提到了亞洲生產方式。然而,對許多當代學者來說,這與封建歐洲的情況相似。即便如此,在馬克思經常提到的印度等東方社會的經濟史上,並沒有出現西方的奴隸制模式。
它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國家透過控制對農業工作至關重要的灌溉管道發揮主導作用。此外,國家控制著土地、政治和軍事權力。
後者對於亞洲生產方式概念的形成至關重要,特別是指所謂「水利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專制主義,其中水管理是生產組織中的主要因素,通常受國家控制。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生產要素
關於亞洲生產方式的爭論
馬克思主義學者對於亞洲生產方式是否存在尚未達成一致。意見往往取決於歷史時期。對許多思想家來說,前蘇聯的模式就是一個例子。史達林強加的僵化和獨裁與亞洲的獨裁政府非常相似。
對其他人來說,這只是對中國和印度經濟史的一種可能的解釋。另一個選擇是將其理解為一種朝貢生產方式:一種創造「國家階級」的模式,專門統治農民剩餘價值,但不擁有土地的排他所有權。
其他生產方式
正如我們談論亞洲的生產方式,還有: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馬克思提出作為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它賦予工人階級對生產資料的控制權,以防止他們被資產階級剝削。因此,國家假定廢除私有財產和資本,將集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這是邁向無階級社會的一步,但生產如此豐富,貨物根據需要而不是根據功績分配。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封建制度和貴族制度垮台後強加的資產階級模式,資本所有者控制生產資料。工人階級為他們提供勞動力,但他們受到剝削,以換取消費他們所需的商品和服務的工資。
奴隸制生產方式。典型的古代古典社會,如希臘或羅馬,他們的農產品生產是以奴隸階級為基礎的,受制於特定的法律和社會地位,有時是不人道的,這使它們成為主人的財產。這些奴隸沒有政治參與權,沒有財產,也沒有因工作而獲得任何報酬。
繼續: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