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勞動力?概念、特徵、和工作之間的差異、例子
我們解釋什麼是勞動力以及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工作和勞動力之間的差異。例子。
馬克思斷言工人向資本家出賣的是他的勞動力,而不是他的勞動力。
什麼是勞動力?
勞動力是任何人執行特定任務的精神和體力能力。這是卡爾·馬克思在其學說中提出的概念,並在其1867 年首次出版的著作《資本論》中得到發展。
馬克思在他的勞動價值理論中指出,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它所需的工作量或努力量,而不是取決於該商品可以為其消費者或所有者提供的效用。這樣,特別難生產的特殊商品就會比其他商品有更高的價值。
從那時起,特定社會中勞動力的價值將是構成工人階級「基本」(平均)消費籃子的商品的價值(即生產勞動力所需的工作)的總和.
因此,勞動力將與原材料和工具(生產資料)一起構成社會生產過程的一部分,即勞動力為自己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務的過程。為了換取這種生產力,工人階級獲得了工資,這構成了人剝削人的核心。
參見:馬克思主義
勞動要素
鑑於勞動力是人類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所述勞動力的工具將是完成這項工作所必需的工具、專業知識(技術或程序)和生產資料(工廠、機器)。
然而,勞動力要存在,就必須擺脫生產資料,其報酬必須是唯一的生存手段;這意味著一個國家在特定時間內的勞動力將是願意工作並需要就業以滿足家庭需求的工人數量。
熟練的勞動力
合格的勞動力擁有立即開展工作的知識。
根據工人的經驗和教育水平,社會的勞動力分為兩類:熟練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
-
非熟練勞動力。它是指尚未接受過任何類型的訓練(技術或程序)的人,也就是說,它還不具備執行工作的知識。這意味著他們的聘用必須向他們提供這些知識。
-
合格的勞動力。然而,他們擁有執行一項直接任務的經驗或知識,因此渴望獲得更高的薪水。
工作與勞動力之間的差異
勞動力和所做的工作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後者是勞動力所考慮的潛在工作的具體方面,即物質化。也就是說,它是將勞動力應用於某項任務的結果。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這種差異是理解剩餘價值和利潤等政治經濟學概念的關鍵,也是理解工人階級剝削機制的關鍵。另一方面,當時的經濟學家更喜歡根據工人本身的培訓成本來考慮工作,他們稱之為勞動力的生產成本。
透過這種區別,馬克思斷言工人將他的勞動力而不是他的勞動出賣給資本家,從而將勞動過程與增值過程區分開來。其中的關鍵是,在一個工作天內,工人在商品生產中所做的工作多於再生產其勞動價值的成本。
更簡單地說:工人為資本家生產的東西超過了他和他的家人生存所需的東西。這個剩餘是剩餘價值,是工廠主的利潤,他不會為此付錢給工人(他只會為他的勞動力付錢)。
勞動力的例子
下面是理解這個概念的一個例子。假設一個紡織工人正在尋找工作,出售他的勞動力。一個資本家僱用他生產服裝,生產成本為 100 美元,換取 50 美元的工資。
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付給她的不是每件衣服的生產成本,而是她的勞動力,估計為一半。然而,紡織工人每生產一件衣服,資本家賣出去,他將獲得工人工資的成本以及額外的50%的剩餘價值。
因此,勞動力也可以理解為工人出售給紡織廠老闆的商品。
繼續: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