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危機?概念、特徵、階段原因、後果和一些例子
我們解釋什麼是經濟危機、其特徵以及這一階段的原因。還有它的後果和一些例子。
經濟危機會產生衰退、收縮和經濟蕭條等影響。
什麼是經濟危機?
我們將經濟危機理解為經濟週期的一個特定階段,其特徵是產生負面影響,例如衰退、收縮或經濟蕭條,這意味著資金流動開始變得稀缺。
經濟危機 是當代社會的常見現象,特別是所謂的第三世界社會,其工業和經濟基礎並不總是非常穩固,或取決於出口原材料的市場價格。
無論如何,在當今相互連結的世界中,面對不可預見的事件或破壞整個金融體系穩定的區域性失敗,全球經濟經常經歷波動和挫折。
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情況,通常會造成社會、財產甚至政治損害,因為它是民眾不安的一個重要根源,特別是當它受到不受歡迎的節儉措施的打擊時。
經濟危機的類型
根據其觸發性質,可以說是各種類型的經濟危機,例如:
農業危機。由氣候波動和其他影響農業生產績效的現象引起,減少了滿足持續需求的糧食產量。
供應危機。因不可預見的事件(例如自然災害、長期罷工或邊境關閉)切斷分銷鏈而造成的後果。
供應危機。 商品或服務的供應不足以滿足當前的需求,導致其價格不成比例的上漲,從而立即影響消費者的經濟能力,他們必須犧牲其他東西才能繼續消費。能源危機通常屬於這種類型。
需求危機。由供給過剩或需求下降引起,使經濟週期失衡,導致銷售者和生產者的重置成本下降。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供給定律
經濟危機的特徵
經濟危機的特徵是經濟體系長期運作不便,對生活品質和其他社會政治領域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它們還具有兩個重要特徵:市場不穩定,這意味著難以預測未來的方向,因此採取不合時宜的冒險行動,這很可能加劇危機;另一方面,如果時間太長,所述不穩定性最終會從特定部門或地理(孤立的)傳播到系統的其餘部分或至少傳播到周圍的系統(集中)。
經濟危機的原因
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價格波動。
經濟危機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糟糕的經濟政策。政府 經濟政策實施的缺陷或錯誤可能點燃當地經濟危機的導火線。
自然、社會或政治災難。就像地震、革命或戰爭一樣,它們會中斷正常的經濟表現並改變現有需求的類型。
原物料價格波動。就像石油的情況一樣,其波動也直接影響消費國和生產國,有時會突然交替繁榮期和衰退期。
經濟危機的後果
經濟危機的後果總是負面的,通常如下:
經濟放緩、收縮或蕭條。根據危機的嚴重程度,經濟可能會放緩、倒退或陷入深淵,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穩定。
社會影響。 危機通常會阻礙社會和文化計劃,導致調整併降低人們的生活品質。
政治影響。 它面臨著極度不受歡迎的削減和關稅增加的危機,這會導致抗議和罷工,從而在政治上破壞整個國家的穩定。
貧困。危機主要影響社會經濟最弱勢群體,加劇貧困,在某些情況下導致痛苦。
1929 年的經濟危機
1929 年發生了一場巨大的全球經濟危機,被稱為「29 世紀危機」或「大蕭條」。這起源於美國,因華爾街股市債券下跌而被稱為“29年崩盤”或“黑色星期二”,並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國,造成了國民收入、稅收、企業利潤和物價總體下降。
這導緻美國失業率上升 25%,一些國家失業率上升 33%,國際貿易從 50% 下降至 66%。
經濟危機的其他例子
經濟危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
1970 年代的石油危機由於原油價格不穩定,1973-74 年至 1978-79 年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影響。
1993年西班牙危機 。
委內瑞拉查維斯塔危機。 由於十五年來糟糕的經濟規劃,這個曾經富裕的南美洲國家自2013年左右以來一直面臨著食品日益短缺和不可阻擋的惡性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