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全球化?概念、特徵和實例、優點、缺點和後果
我們解釋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其特徵和實例。還有它的優點、缺點和後果。
經濟全球化催生了新的交流和融資形式。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在自由貿易協定、跨國公司的發展以及交通、電信和計算技術的發展的推動下,國家經濟的國際整合和國家之間資本的自由流動。
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包括國際經營和交易的迅速而顯著的成長:商品、服務、技術和資本的交換。它包括生產的國際化、金融市場、大資本的流動、資訊和技術的交流、合作和競爭的動力以及就業。
儘管經濟全球化的前身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紀至17世紀所謂的“大航海時代”,但經濟全球化是一種當代現象,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39-1945年)發展起來,並且隨著冷戰結束後20世紀末的實力。人類以前從未能夠像現在這樣與地球上如此遙遠的角落進行貿易或在如此遠的距離工作。
這樣,當代經濟結構就變得極為複雜。傳統上不相關的經濟體已經一體化,新的交流、投資和融資形式出現,挑戰了國家、邊界和主權的概念。
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商業和金融方面,它們是更廣泛的全球化現象的一部分,它往往會克服國界和區別,走向一個作為單一關係系統運作的一體化星球。經濟全球化是全球一體化大趨勢中最重要的四個面向之一,與政治全球化、社會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並列。
經濟全球化進程似乎不可逆轉,在帶來巨大利益和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巨大風險和弊端。
另請參閱: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徵有:
國際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包括世界各國經濟透過商業交流、資本流動和生產國際化而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
全球金融體系。資本的國際流動得到一系列協議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使投資和行銷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進行。
自由貿易協定。在許多情況下,貨物和資本的流動是透過簽署允許克服國家壁壘或邊界的自由貿易協定,並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組織的協助或監督下實現的。
跨國公司。全球一體化與大型跨國公司的擴張齊頭並進,這些公司的總部設在特定國家,但在世界各地設立子公司,並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其產品。
生產搬遷。一些跨國公司實施生產轉移,將工廠設在欠發達國家,以降低勞動成本。
資訊和通訊技術。經濟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計算、互聯網等新的資訊和通訊技術(ICT),這些技術促進了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和金融運作。
您也可以看到:全球化的特徵
經濟全球化的優勢
全球化使得一些以前貧窮的國家實現了經濟成長。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充滿機會的過程,可以實現商品和資金在全球的流動。其主要優點如下:
經濟成長和財富創造。隨著全球化,新的市場開放,這要么是由於生產和商業措施的新範圍,要么是由於新型就業、服務領域和交換形式的出現。這導致全球貧困率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印度和孟加拉等以前貧困的國家,儘管世界許多地區的貧困率仍然很高。
新的消費方式。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能夠以歷史上最快、最廣泛、最大規模的方式交換商品、服務和資訊。電子購物、數位商務和虛擬工作已經不可逆轉地徹底改變了消費方式。
新的供應鏈。原料、技術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允許新的生產機制利用全球經濟差異。因此,例如,來自某個國家的公司可以在其他緯度找到更便宜的勞動力,這可以轉化為更大的利潤和可以投資的新市場。
新的全球經濟參與者。隨著貧窮的減少和新市場的開放,新的經濟強國不斷湧現,能夠與傳統經濟強國競爭或製衡,正如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所發生的那樣。這使得世界經濟更加多元化。
經濟全球化的弊端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風險、危險和問題。其主要缺點為:
資本外逃。資本外逃是指資產或資本大規模、快速、無序地從一個國家流向另一個國家,這通常會導致當地貨幣被迫貶值和經濟疲軟,因為財富實際上是向外流出。由於銀行、金融和投資流程的全球化,所有這一切都比以前更容易。
工人的脆弱性。經濟全球化為大型跨國公司帶來了力量,它們透過在其他國家設立分支機構並僱用當地勞動力,可以避開原籍國的勞動立法。此外,它們還可能導致工人不穩定、工資低下,甚至制定濫用政策,因為它們的經濟實力常常使政府無法對抗它們。
不正當競爭。公司之間的壟斷和不公平競爭加劇並成為一種全球現象,因為沒有一個政府能夠阻止它們,而且一個司法管轄區的限制在另一個司法管轄區的限制開始時結束,而資本往往會流動,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國家之間自由。
避稅天堂。經濟全球化使得巨額資本得以庇護在稅收立法較為寬鬆且對資金來源研究甚少的國家。實際上,由於銀行保密製度,這代表了存放腐敗資金和逃稅的有用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後果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後果有:
它促進了人員、貨物和資本的國際流動,從而促進了商業和財富的產生。
它有利於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因為自由貿易的擴展使它們能夠出口有價值的商品並獲得更便宜的資源和勞動力。
它促進欠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這些國家接受外國資本投資並授權設立跨國公司以創造就業機會。
它使人們有更多機會以實惠的價格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服務,從而提高許多人的生活水平並促進旅遊和國際旅行等領域的消費。
它導致國家之間的不平等加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人民的生活品質存在顯著差異,儘管全球財富不斷增加,但許多人仍處於貧困之中。
它賦予跨國公司巨大的權力,導致規模較小的本地公司倒閉,並允許它們向國家政府施加條件以滿足其經濟利益。
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爆發,因為市場一體化程度導致一個地區的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
當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而在欠發達國家設立工廠時,會導致就業不安全和不穩定,可能導致原籍國失業或目的地國低薪工作。
另請參閱:全球化的原因和後果
經濟全球化的例子
像Google這樣的公司的市場並不限於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
經濟全球化的一些明顯例子如下: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銀行。銀行業的國際化可以從中國大型銀行在美國和歐洲的不斷成長中看出: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建設銀行(CCB)或中國銀行。由於中國政府的支持,這些大型金融機構取代了其他較小的本地和區域公司,因為它們是國有銀行。
跨國公司的特許經營權。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在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地區建立的大型跨國公司的特許經營權,例如麥當勞或星巴克。這些特許經營店通常遍布各大洲,就麥當勞而言,它的業務遍及一百多個國家。
科技巨頭。經濟全球化的另一個例子是蘋果、華為或谷歌等科技巨頭,數位化營運或電信公司,其市場不再局限於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地區。就像麥當勞連鎖店一樣,它們無所不在,參與所有市場,利用各國之間的勞動力和經濟差異來實現利潤最大化,並從競爭對手身上佔便宜。
大品牌。一些具有經濟全球化特徵的品牌是那些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並在世界許多國家銷售的品牌,例如美國跨國公司耐吉的鞋類和運動服裝。該公司在多個國家設有工廠,尤其是在亞洲,通常在那裡獲得廉價勞動力和稅收優惠,儘管在收到一系列投訴後,他們已開始實施審核以遵守勞工標準。
數位買賣平台。用於購買和銷售產品或服務的數位平台和應用程式是經濟全球化的另一個明顯例子。幾乎在世界任何地方,偏遠國家提供的商品都可以透過亞馬遜、eBay 或全球速賣通等平台直接購買。您也可以簽署Netflix 等公司提供的串流媒體或娛樂服務,並且可以透過 YouTube 等社群網路的貨幣化機制產生收入。
另請參閱:全球化的例子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參與者
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參與者是:
國際非政府組織 ( NGO )。它們是總部設在多個國家並在多個國家開展活動的組織,通常追求非營利目的,沒有國家政府參與。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具有人道主義性質,並透過捐贈和合作獲得資金,這使它們有一定的行動自由。
國際政府組織 (IGO)。它們是透過區域或世界不同國家之間簽署條約或協定而建立的組織,簽署國在其活動中擁有發言權,並且通常在調解爭端或協調政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跨國公司或跨國公司。它們是在世界許多國家開展業務的大公司,能夠調動大量資本、材料和人力資源投資,但其利益可能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這些經濟大國也傾向於壟斷整個市場領域,並對社會其他領域(例如文化和政治)施加影響。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經濟區塊
經濟全球化的開端
儘管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新現象,但它有某些重要的前因。一些歷史學家強調,其中包括古代貿易路線隨著羅馬帝國在地中海的征服而延伸,以及自公元前2世紀以來絲綢之路的出現。 C.允許奢侈品從中國運抵中東和歐洲。
後來,在近代所謂的「大發現時代」,歐洲航海家遠航探險,穿越非洲和亞洲,征服了當時被稱為新大陸的美洲大陸。從此,歐洲殖民列強開闢海上航線,從殖民地取得原料和勞動力,進入了全球化進程,各大洲開始日益互聯。
隨著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新的運輸和電信技術縮短了距離,為當代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這個過程在20世紀的兩個時刻得到了鞏固: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1939-1945年),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政治和金融組織出現。組織(IMF);後來,1991年冷戰結束後,國際上建立了市場經濟,電腦和網路開始在全球傳播。
其他類型的全球化
除經濟全球化外,全球化還包括政治全球化、社會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三種主要類型。
政治全球化
市場和生產活動一體化的趨勢伴隨著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聯合和敵對。這樣,在全球範圍內,利益相近國家之間政治合作的趨勢更加突出。一個整合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並幹預全球不同方面的大型國際組織也脫穎而出:聯合國組織(UN)。
同時,隨著全球化,政治和宗教激進團體的協調行動增加,例如透過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恐怖主義策略或分散形式的戰爭。全球化的另一個特徵是訴諸所謂的“混合戰爭”,其中包括常規戰術和叛亂或反叛亂方法、網路戰爭以及假新聞的傳播。
另見:政治全球化
社會全球化
人口流動、旅遊業、數位經濟以及透過網路和社交網路進行的新互動形式影響著全世界的社會關係。由於交通設施和通訊技術的使用,情感連結、休閒、學習和工作超越了國界。此外,還創建了一個新類別,即“數位遊牧者”,指沒有固定地點、而是遠距工作的工人。
全球化的這個社會層面也有助於普遍化權利需求,並對不滿足各自公民的社會需求或國際社會警告的政府或組織施加國際壓力。
另請參閱:社會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全球商品和服務的交換伴隨著思想、習俗和價值觀的傳播和交流。在此背景下,資訊的自由流動帶來了一種新的文化:文化2.0或互聯網,其中語言融合,不同國籍的使用者相互接觸,新形式的個人關係開始出現。
這對傳統文化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它產生了「引進」的其他文化許多面向的融合和採用;另一方面,它產生了各種形式的抵抗和鞏固當地和傳統價值觀,作為捍衛「自己的」價值觀的一種方式。這兩種選擇通常同時發生在同一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