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原材料?概念、特徵、分類、重要性和範例
我們解釋什麼是原材料、它是如何分類的以及為什麼它如此重要。此外,還有出口國家和範例。
工業社會對原材料的需求是持續且豐富的。
原料是什麼?
原材料被理解為直接從自然界中提取的所有元素,處於純淨或相對純淨的狀態,隨後可以通過工業加工轉化為消費最終產品、能源或半成品,為其他二次工業循環提供原料。它們是產業鏈的基礎投入,屬於生產鏈的初級環節。
有多少種製造工藝,就有多少種原料的種類和形式。它們的獲取機制也多種多樣,因為有些原材料是我們可以直接獲取的,而另一些則必須在地殼深處(採礦)、海底尋找
工業社會對原材料的需求是持續且充足的,不僅用於消費品的生產,而且還透過化石燃料的燃燒或鈾等礦物的原子加工來滿足能源生產過程的需要。矛盾的是,生產這種原料的國家大多來自第三世界,也就是最不發達國家,因為它們必須以更高的成本消費已開發國家用自己的原料生產的產品。
另請參閱:自然資源的開發
原料種類
石油是長期地質過程的產物。
原材料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首先是它們在我們星球上的可用性。因此,我們可以說:
不可再生原料。作為我們星球上長期地質或歷史過程的產物而存在的東西,如果消費率不遵循合理的模式,其儲備就會面臨耗盡的風險。例如:石油或化石煤。
可再生或過剩的原料。要么持續快速地繁殖,要么數量如此豐富,以至於實際上不可能耗盡它們,至少在短期和中期是如此。例如:氣態氫或太陽能。
另一方面,原材料也可以根據其來源進行分類:
動物起源。它們構成或曾經是動物生命的一部分,即動物的身體(羊毛、皮革、毛皮等)或其生命過程(牛奶、珍珠、絲綢等)。
礦物產地。來自陸地沉積物或金屬和其他元素(如鐵、銅、金、銀等)的汞齊和混合物的物質。
化石起源。這是經過千年沈積和石化過程的有機廢物,產生具有高化學和能源價值的碳氫化合物。
普遍起源。與行星一起創造的元素,存在於普通液體或氣態物質中,例如水或空氣。
合成起源。自然界中不存在、必須由人類創造的材料,例如鈾的某些同位素。
原料的重要性
原材料被認為是人類工業過程的基礎,即任何生產或製造鏈的起點。沒有它,就沒有元素可以透過各種過程進行轉換和組合,以獲得更精緻且具有附加價值的其他元素。因此,原材料的價格影響製成品的最終價格,而諸如其豐富程度、提取難度或轉換難度等操作因素也會產生影響。
原物料出口國
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礦產和生物資源豐富。
21世紀世界原料生產大國一般都是所謂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礦產和生物資源豐富,可供出口。這就是中東和美洲大陸資源豐富的採礦業以及石油和碳氫化合物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墨西哥、委內瑞拉、玻利維亞)所發生的情況。
這些國家的巨大經濟悖論在於,它們向工業化國家出口原材料,用這些原材料製造消費品,然後以更高的單位價格消費回去,從而培育進口依賴型經濟
會計中的原料
在會計科學中,對於啟動生產或製造鏈至關重要的任何類型的投入稱為原材料。從這個意義上說,會計管理涉及多個面向:
購買價格。由於它們是基本付款,因此工業或生產過程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下去。不購買原料,就沒有企業的未來。
庫存。即保存或儲存的原材料面臨延誤、短缺等情況。以及所述儲存所包含的成本。
品質.由於品質更好的原材料保證了類似品質的最終產品,因此市場價格更高。
污染
採礦等活動給世界留下了印記,破壞了生態系統。
囤積原料的一大弊端與污染和生態破壞有關,這似乎是採礦、伐木、捕魚或石油開採等活動不可避免的後果。這種對生態系統的持續破壞,再加上二次工業轉型活動造成的破壞,以生態系統破壞、生物多樣性貧化和人類健康惡化的形式給世界留下了印記。
原料範例
原材料的一些常見範例是:
用於造紙的木材、軟木、橡膠和纖維素。
石油、煤炭、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
金、銀、鑽石和其他貴金屬。
鈾、鋁土礦等重金屬。
象牙、絲綢、毛皮等動物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