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科學共產主義?概念、特徵、包括什麼以及基礎
我們解釋什麼是科學共產主義,這套政治理論包括什麼以及它的基礎是什麼。
科學共產主義以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理論為基礎。
什麼是科學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使用科學共產主義或科學社會主義這個術語來區分卡爾·馬克思(1818-1883)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闡述的政治理論與19世紀存在的其他社會主義思潮。它的理論基礎是歷史唯物論學說,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捍衛了它的「科學」性質,以區別於他們認為不可行的其他社會主義方案,他們統稱為「空想社會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歷史唯物主義指出,社會的現實是由其經濟條件決定的,是構成社會的各社會階級之間對生產資料的控制權進行爭論的永恆鬥爭的結果。這種被稱為「階級鬥爭」的衝突動員社會走向變革(它是「歷史的引擎」),並最終應導致無產階級專政,即無產階級對生產資料(工業生產資料)的控制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科學共產主義與其他社會主義思潮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並沒有提出克服資本主義的真正方法,而是滿足於對制度的批判性解讀和一些合作性的社會實驗。然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認識到了以羅伯特·歐文(1771-1858)、亨利·德·圣西門(1760-1825)、查爾斯·傅裡葉(1772-1837)等人物為代表的“烏托邦」先例的重要性。路易·勃朗(Louis Blanc,1811-1882),以及無政府主義者皮埃爾·約瑟夫·蒲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1809-1865)等。
目前,儘管許多作者繼續使用「科學共產主義」一詞,但也有人認為,科學共產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之間的區別是不充分的,因為它源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興趣,以突出他們的理論,因此, ,這種區分更具意識形態性而非科學性。
無論如何,馬克思的著作永遠改變了從社會主義的角度解釋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方式。這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不同方面,並留下了許多先前的社會主義建議。例如,蘇聯盛行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面向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的解釋,被稱為列寧主義,在他去世後的幾年裡被重新命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
重點
科學共產主義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9世紀下半葉提出的一套政治理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捍衛了它的「科學」特徵,以將其與當時的其他社會主義建議區分開來,他們稱之為「空想社會主義」。
科學共產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它認為經濟條件是現實,階級鬥爭是歷史的動力。
科學共產主義的政治經濟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生產資料社會化。
另見:社會主義
科學共產主義的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科學共產主義的基本理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階級鬥爭是歷史的引擎。馬克思將歷史變遷理解為社會階級之間對抗所固有的緊張局勢的結果,這些階級在某些時候為爭奪當時的生產資料的控制權而鬥爭。
資本主義是人剝削人的一種形式。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體系,其運作基礎是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勞動力的使用。這是可能的,因為資產階級控制了生產資料,並以工資為交換,從工人那裡購買了勞動力來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在這種解釋中,制度再生產的基礎包括資本家對工人勞動剩餘(剩餘價值)的佔有,因為工人生產的東西多於他所消費的東西。
以無產階級專政為政治目標。馬克思認為,只有在經歷了無產階級專政之後,無階級社會──共產主義──的出現才有可能。也就是說,一場革命性的轉變,資產階級的壓迫結構將會被摧毀,並成立一個由革命政黨主導的工人政府。這將推動公共財產、社區生產和克服資本主義帶來的不平等。
共產主義作為一個經濟目標。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的目的是廢除私有製,並以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取代資本主義的累積原則,這將導致一個更平等和無階級的社會。
參見:
戰時共產主義
原始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