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孤雌生殖?概念、原因、類型以及繁殖例子
我們解釋什麼是孤雌生殖、其原因、類型以及使用這種繁殖形式的物種的例子。
孤雌生殖並不為該物種提供遺傳多樣性。
什麼是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是一種生殖機制,包括未受精的雌性性細胞的發育,即卵子自我分裂形成完整的胚胎,並被賦予與其親代相同的遺傳物質。
因此,孤雌生殖是無性生殖的一種形式 ,它不為物種提供遺傳多樣性,而是創建母親的遺傳副本(克隆) ,因為只有某些物種的雌性才有能力進行這種類型的繁殖。
因此,它的名字來自希臘語“parthenos ”(“處女”)和“ genesis ”(“世代”),因為它不需要雄性的干預,儘管在某些情況下需要交配。
然而,這個過程只能發生在能夠有性生殖的物種中,因為它需要產生雌配子。
透過孤雌生殖獲得的後代通常稱為單性生殖,可以是單倍體 (n) 或二倍體 (2n),這取決於物種。
例如,在蜜蜂群落中,雄性或雄蜂就是透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它們通常是單倍體,因為它們在群落中的唯一作用是使產卵蜂王受精,而雌工都是透過受精卵獲得的二倍體。
另請參閱:動物的繁殖
孤雌生殖的原因
當食物充足時,蚜蟲會透過單性生殖進行繁殖。
根據環境情況,某些物種可能會發生孤雌生殖,作為增加群落中個體數量並應對不利條件的一種方式,同時等待更有利的情況恢復有性生殖。
同時,不同類型生物的這種能力的起源是一個進化之謎。例如,已知立克次體目細菌(例如沃爾巴克氏體)能夠感染不同的線蟲節肢動物並誘導孤雌生殖。
眾所周知,這種繁殖機制在爬行動物、昆蟲、兩棲動物以及某些魚類和鳥類中很常見。在哺乳動物中,這種情況通常不會發生,除非透過人手誘導的人工技術。
孤雌生殖的類型
孤雌生殖有兩種類型,取決於新個體的產生是否有減數分裂過程,即取決於其染色體中是否有一條或兩條DNA鏈:
無減數分裂或二倍體孤雌生殖。卵子透過有絲分裂而不是減數分裂進行分裂,因此產生的個體是二倍體。它可以被認為是無性繁殖的一種,常見於扁蟲、輪蟲、甲殼類、昆蟲和兩棲類。
減數分裂或單倍體孤雌生殖。卵子透過減數分裂進行分裂,但沒有受精,因此產生的個體可以是單倍體(染色體上的單股DNA),也可以恢復其二倍體狀態,複製從母親遺傳的遺傳訊息。它常見於環節動物、輪蟲、扁蟲、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和昆蟲。
單性生殖的例子
當雄性短缺時,鎚頭鯊會透過單性生殖進行繁殖。
能夠孤雌生殖的物種的一些例子是:
在蜜蜂和螞蟻以及其他膜翅目昆蟲中,雄性是透過單性生殖產生的,雌性是透過受精卵產生的。
當食物充足時,蚜蟲和其他植物寄生昆蟲可以透過單性生殖進行繁殖,從而擴大群體;否則,它們就完全依靠有性繁殖來獲得雄性和雌性。
當缺乏受精雄性時,所謂的「鎚頭鯊」(Sphyrna mokarran )和其他一些熱帶魚能夠透過孤雌生殖進行繁殖。
孤雌生殖在某些壁虎、蛇和巨蜥物種中非常常見,尤其是所謂的「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
繼續:植物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