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機器人、它的歷史、優點、類型和其他特徵
我們解釋什麼是機器人、它的歷史、優點、類型和其他特徵。另外,機器人的定律是什麼。
「機器人」這個詞是由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創造的。
什麼是機器人?
機器人學是一門涉及自動機或機器人的設計、操作、製造、研究和應用的學科。為此,它結合了機械工程、電機工程、電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和電腦科學以及其他學科。
機器人技術代表了技術發展軌蹟的頂峰,即工具設計。它的使命是建構一種工具,可以更有效率、更快速地執行人類目前執行的許多任務,或在人類無法存取的條件和環境中執行。
從某些方面來說,機器人是最聰明的工具。然而,自自動化開始以來,此類工具的發展也轉化為失業和機器人對人類勞動力的替代方案。
這也助長了一種祖傳的恐懼,擔心失去對此類工具的控制,或被它們取代、支配或侵犯,甚至在希伯來傳統的魔像或英國小說家瑪麗創造的弗蘭肯斯坦的怪物等古老的文本中也出現了警告雪萊。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精確的科學
機器人技術的歷史
Sophia 是一款具有逼真人類外觀的女性機器人,於 2015 年創建。
機器人一詞源自於捷克語“ robota”,字面意思是“奴隸” 。它由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於1920 年發表的小說《RUR》(Rossum Universal Robots)投入流通。
同樣,機器人學這個詞被理解為一門學科,是由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創造的。這位科幻小說作家 是機器人想像未來最著名的崇拜者之一。
然而,機器人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候,人類渴望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相似性建造生物,這可以減輕他們繁瑣的工作。
早在西元前三世紀。 C. 中國作家列玉寇寫了《列子》,故事中一位中國國王出現了一個機械人像。公元前 1 世紀亞歷山大的海倫 (Heron) 所寫的《氣動》和《自動機》文本中。 C.,能夠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的機器和自動機的想法已經出現。
第一個真正的機器人在 1950 年至 1960 年間出現。他們致力於簡單、機械和自動化的工業任務。1971年,第一台專用於太空探索的機器人投入使用。它是由已解散的蘇聯太空項目放置在火星表面的,但在著陸後幾秒鐘就失去了聯繫。
1976年,美國人用NASA的Viking I模仿了這個手勢,從而展示了機器人在太空探索和海底等其他極端環境中的巨大潛力。甚至有人嘗試使用機器人清除 1986 年切爾諾貝利事故中被毀壞的反應爐中的碎片,但輻射在使用後幾秒鐘內就燒壞了電路。
第一個類人雙足機器人 ASIMO 於 2011 年在日本發布,並展示了與人類互動的能力。
人工智慧的進步也讓索菲亞在2015年出現,這是一款具有逼真人類外觀的雌性機器人,旨在適應與人類在一起的社會環境,能夠記憶、識別臉和模擬面部表情。
機器人特點
機器人學是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因此它集中了設計和製造機器人所需的不同學科。因此,它匯集了工程、電子、物理、計算、機械、動畫電子學和其他類似知識領域不同分支的知識。
顯然,它的任務是開發功能機器人的不同面向:它的自主性和自身的智慧、它的抵抗力和操作能力、它的程式設計和控制機制。
此外,它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學科,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具有巨大的影響。同時,它也是社會不信任和恐懼的根源。
機器人的類型
Aibo 是一款動物形機器人,也具有狗的行為。
機器人通常根據其在不同世代建造機器人中的成員資格進行分類,這些是:
第一代。多功能機器人具有簡單的控制系統、手動、固定序列或可變序列。
第二代。學習機器人,重複先前由人類操作員執行的動作序列。
第三代。感測控制機器人,由某種類型的程式(軟體)控制,向機器人本體發送訊號以執行某些機械任務。
另一種形式的分類對應於機器人的結構,我們可以談論機器人:
多關節的。它們有許多活動部件。
智慧型手機.它們是滾動式或自走式的。
動物形。他們模仿一些動物的形狀。
擬人化。他們模仿人類的形狀。
還有混合機器人,它結合了前面的一些類別。
機器人技術的好處
機器人技術用於醫學以實現更高的精度。
機器人技術的一些好處是:
工廠和其他機械空間的生產力提高,因為機器人可以比人類工人更多、更快、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進入惡劣的環境,例如外層空間、海底、密閉空間等,在這些環境中,人類工人無法進行操作,或會以非常高的成本和風險進行操作。
自動化執行不必要的任務,通常是那些與維護或清潔相關的機械性重複任務。智慧吸塵器(roomb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它有助於醫學,允許透過手臂和其他機器人工具進行遠端操作,由專門的醫療軟體控制,精確度非常高。
戰爭應用,製造自動轟炸機、無人駕駛坦克和其他新型技術武器。這是否真的是一種好處還有待商榷。
機器人工程
如果說機器人學是設計、規劃和構思機器人的科學,那麼機器人工程就是機器人正式融入工程學領域的過程。
它負責設計自動化工具,使人類生活更輕鬆,或採取措施最終建造真正的機器人,就像科幻小說中預測的那樣。這是當今後工業世界需求量大的大學學位。
機器人定律
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說作品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這是融入他故事中的機器人正電子大腦核心的基本操作準則。這三項法律依等級和重要性順序排列為:
第一定律:任何機器人都不會傷害人類,也不會允許人類因不作為而受到傷害。
第二定律:每個機器人都必須服從人類所發出的命令,除非所述命令與第一定律相矛盾。
第三定律。
後來,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說《機器人與帝國》(1985)中添加了一條相對於其他三條具有絕對優先權的“零法則”,即“機器人不會傷害人類,也不會允許人類因不作為而受到傷害」。
阿西莫夫的故事講述了機器人在遵守這三個定律時所面臨的困境。它解釋了其行為準則中出現的例外、矛盾和問題。
繼續:幾代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