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環境?概念、構成元素、污染原因、如何防護
我們解釋什麼是環境以及構成它的元素。還有其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護。
環境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組成。
環境如何?
環境是生物體生命發展並允許它們相互作用的空間。它由生物(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類創造的人工因素組成。
當談到生物因素時,指的是生活在環境中的所有生物(微生物、真菌、 植物、動物、人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其本身而言,非生物因素是那些缺乏生命但決定環境物理空間(例如空氣、土壤和水)並且對於生物體生存至關重要的因素。
人工元素包括一切由人類創造的元素,如都市化、文化、傳統。這些自然、文化和社會價值在某個歷史時刻、某個特定地點的總和就構成了環境。
另請參閱:環境的組成部分
環境特點
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是環境的一部分。
為了當前和未來物種的發展,必須關心和保護環境。它是由生態學研究的,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學分支。
不同的生態系統由給定區域內的一組物種及其彼此之間以及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組成。生態系中的物種相互依賴。因此,它們與環境之間建立的關係允許能量和物質在生態系統內流動。
造林是環境平衡的關鍵部分,因為樹木對大多數動物和人類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它們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氧氣的主要生產者)。
自然資源是環境的一部分:它們是自然存在的(即無需人類幹預即可獲得的)並被人類用來滿足其基本需求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所有物質或能量元素。
自然環境是由所有生物組成的,包括植物和動物;非生物因素:對生物體生命至關重要的非生物(水、空氣、土壤、岩石)。
人類幹預的環境也包括社會、經濟和政治層面。
環境的重要性
所有生物體都從環境中獲取它們生存所需的所有元素:從空氣和水,到使它們生長、發育和獲取能量的住所和食物。正如我們所知,維持環境平衡對於維持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
此外,人類使用環境中的大量自然資源來滿足其需求,例如衣服、食物和日常用品等。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必須了解並關心他們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以可持續地管理自然資源,從而實現經濟成長和發展。
動植物對環境至關重要,因為它們相互依存,能夠實現物種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人類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動植物和自然資源的相互作用和有意識的利用,以及作為其環境一部分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關係的發展。
當人類照顧好非生物因素(例如,一個地區的河流)和生物因素(例如森林中的樹木)時,他們就維護和保護了其物種的未來、其他生物體的未來以及為子孫後代。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環境改造
多年來,植物和動物物種已經進化並適應不同的生態系統。獲得使它們能夠在特定環境中抵抗的特徵意味著一些物種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生存,而其他無法適應的物種已經滅絕。
許多環境變化是自然發生的,不依賴人類,例如,火山爆發或洪水可能引起生態系統的變化。
然而,大多數環境變化是由於人類行為而發生的。人是對環境介入最多的生物體:他不僅創造了人工環境,也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福祉而探索、改造和利用自然環境的資源。
儘管人類造成的一些變化並未對自然環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但許多其他變化由於污染和破壞環境而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損害。
人類一直在透過城市化、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工業化來改變自然環境。
污染
隨著工業革命,環境污染開始加劇。
環境污染是指環境中存在的化學、物理或生物因素,可能對生物的安全和健康產生有害影響。隨著人口開始成長和技術進步,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開始更大、更有害。
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後,由於礦產和化石資源的開採,污染開始急劇惡化。這樣一來,環境系統就失去了平衡,許多生物甚至無法適應這種巨大的變化。
人類造成的環境污染可能有多種來源,並影響自然環境中的不同元素和生物:
森林的破壞。它是由於肆意砍伐對生物生存至關重要的樹木而產生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是由於城市地區的擴張、工業區的擴張或畜牧業和農業活動。
水污染。它主要是由工業和生活垃圾排入河流和海洋產生的。
自然資源的開發。包括石油開採在內的大型採礦活動會產生廢棄物,並使生態系統面臨風險。
空氣污染。工業和汽車釋放的氣體導致全球暖化。
土壤污染。殺蟲劑、塑膠、核廢料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廢棄物會導致土壤退化。
生物多樣性減少。空氣和水污染對不同物種的生物體產生的影響導致生態系統失衡,導致那些無法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滅絕。
如何愛護環境?
為了避免環境、生物的生存和人類的發展受到破壞,有必要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和行動。首先,我們要利用好自然資源,不能亂用,要專注在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保育等議題。
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和共同參與。有必要要求國家和統治者促進對環境的關心並控制工業、公司和科學界的行為。
同樣在家中,每個人都可以採取有關消費和生產的措施,並改變習慣和慣例,轉向更永續的習慣,例如:
有意識地用水。
不要在公共道路上丟垃圾。
減少塑膠包裝的使用。
使用布袋購物,從而避免在商店使用塑膠袋。
保持城市綠地良好狀態。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車代替汽車或公車。
了解那些尋求減少產品和服務生產和消費對環境影響的公司。
有意識地使用能源:關掉燈,避免在不使用時將設備插入電源。
分類生活垃圾。
重複使用塑膠和玻璃容器。
鼓勵朋友和家人採取這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