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衰退?概念、原因、與經濟蕭條的特徵和區別
我們解釋什麼是經濟衰退及其原因。衰退與經濟蕭條的特徵和區別。
通常需要採取非常措施來挽救經濟免於崩潰。
什麼是經濟衰退?
我們所說的經濟衰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理區域在某一時期內商業和金融活動的減少。
對於該時期的長度沒有明確的約定,儘管通常將兩個季度視為標準衡量標準,並且通過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衡量來計算,即:當GDP變化為負時我們將連續兩個季度面臨經濟衰退。
這種類型的衰退可能發生在經濟週期的框架內,在 GDP 成長階段之前或之後發生,或作為導致更糟糕情況的經濟放緩過程的一部分。在許多情況下,由於繁榮時期的生產過剩,經濟衰退就像一段持續成長期後的鐘擺擺動一樣。
由於全球化和經濟整合的進程,經濟成長或衰退時期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金融和商業過程涉及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口。因此,經濟衰退的負面後果不再是由單一國家或國家集團承受,而是由地球上的整個地區承受。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經濟危機
經濟衰退的特徵
經濟衰退時期會帶來經濟困難,從邏輯上講,這些困難會轉化為負面的政治和社會影響。這通常意味著經濟的所有部門都會減少: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消費(尤其是非必需品)、資本投資以及就業機會的減少,因為許多公司往往會破產。
另一方面,當經濟衰退伴隨著總體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時,我們稱之為滯脹: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一起出現。對於任何國家的經濟來說,這都是最糟糕的情況之一。同樣,當衰退不是逐漸發生,而是劇烈且突然發生時,通常被稱為經濟危機,通常需要採取非常措施來挽救經濟免於陷入困境。
一個國家經濟衰退的例子。圖片:經濟百科。
經濟衰退的原因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 (John M. Keynes) 認為,經濟衰退是商界日益不信任的結果,商界於是停止投資,轉而累積流動資金。經濟動力的喪失減緩了整個經濟的發展,並帶來了上述的負面後果。
然而,經濟衰退還有其他原因,例如:
經濟週期。這些週期有成長階段(生產大量產品)和下降階段(供應過剩導致經濟放緩)。如果初始階段是明顯的繁榮,而價格上漲伴隨著債務和股票市場指數的增加,這種情況會變得更糟,從而產生鐘擺效應,加劇 GDP 的收縮。
需求短缺。消費部門的貧窮(例如,由於基本商品和服務的增加)削弱了其購買能力,並減慢了商業投資的復甦速度,導致新資本的形成需要更長的時間,經濟陷入沉睡。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在政治、社會或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更喜歡保守行事,因為沒有人願意承擔超出應有的風險。這通常意味著糟糕的政治決策或社會衝突會伴隨著走向衰退的經濟衝擊。
大量資本損失。由於戰爭、革命、自然悲劇等重大衝突或問題,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區域甚至全球層面。
衰退和經濟蕭條之間的區別
在經濟蕭條時期,經濟陷入癱瘓。
當經濟衰退非常嚴重且持續時間很長時,首選使用「經濟蕭條」一詞。因此,後者是更明顯程度的衰退,經濟不再趨於放緩,而是陷入癱瘓,或更糟糕的是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