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嬉皮士?概念、特徵、起源、歷史及其文化特徵
我們解釋什麼是嬉皮士以及這個詞的起源是什麼。此外,嬉皮士運動的歷史及其文化特徵。
嬉皮士尋求啟蒙、冒險和新的精神模式。
什麼是嬉皮士?
嬉皮士或嬉皮士是 1960 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反主流文化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的特點是反對戰、唯物主義和社會規範傳統的。嬉皮士提倡諸如和平這愛以及自由,通常通過替代做法,例如使用迷幻藥物、搖滾和社區生活方式。
嬉皮士運動出現於美國社會動盪的時期,並成為與那時之前既定生活方式決裂的信息的代言人。他們的主要要求之一是拒絕美國參與越南戰爭(1955-1975)。但這也延伸到了美國傳統文化的其他領域和方面,例如對家庭價值觀的依戀、嚴格的性道德以及本質上唯物主義的生活模式。
嬉皮士提倡社區主義、和平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生活方式,其偉大價值觀是愛和自由性行為,拒絕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嘗試毒品和精神藥物,以此作為獲得更高意識狀態的一種方式。這是一場對政治以及個人和職業成功世界興趣不大的運動,而是實行游牧、社區生活和藝術表達.
嬉皮士運動超越了美國國界,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產生了重大的全球影響。嬉皮士正在尋找新的精神模式,西方宗教教條的替代品,他們在印度、尼泊爾和阿富汗等東方文化中找到了它們。
另一方面,該運動對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對音樂的影響石美國人。其成員參加的眾多音樂會是眾所周知的,例如 1969 年著名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嬉皮士”一詞的起源
「嬉皮士」一詞是「潮人」一詞的衍生詞,以前一種亞文化(稱為垮掉者 )的成員被用它來識別。嬉皮士運動中存在著垮掉者的許多反主流文化價值觀,例如追求個人自由、拒絕資本主義物質主義和精神探索。
另一方面,時髦和嬉皮士這兩個詞來自時髦一詞(“前衛”或”波西米亞“),在 1960 年代初期被廣泛用來指代非裔美國音樂的追隨者,尤其是爵士樂。
嬉皮士的特點
嬉皮士正在尋找物質主義和工業資本主義的替代品。
從廣義上講,嬉皮士的特點如下:
-
個人自由。他們奉行波西米亞生活方式,遠離道德價值觀以及二十世紀中葉的傳統社會問題,尤其是與性和愛情有關的問題。他們通常的口號是做愛,而不是戰爭。
-
非政治和平主義。他們在冷戰,尤其是針對越南戰爭。然而,他們並沒有積極參與政治問題。
-
精神神秘主義。他們提出,作為唯物主義和工業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回歸人類的游牧根源,以及社會組織社區和可持續。他們試圖通過他人的神秘或宗教實踐來達到新的意識狀態。文化以及精神藥物(如大麻和迷幻藥)的實驗。
-
藝術表達。他們培養了音樂這詩以及藝術作為表達人超然真理的一種形式,沒有追求遠大的野心,也沒有商業成功的典範。
-
反消費主義的人文主義。他們捍衛了共同一致這友、接受和容忍,以及環保主義和靈性。他們拒絕了消費主義他們可能傾向於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立場,但很少堅持激進或政黨。
-
自由的性行為。 他們培養了性行為免費,對各種實踐開放(同性戀、、公開性愛),口號是「如果感覺好,就去做!」同樣,愛被理解為自由的東西,沒有禁忌而且它不一定局限於一個人。
-
另類時尚。他們傾向於穿著奢侈的衣服,穿著舊的、回收的或自製的衣服,並拒絕當時嚴格的衛生標準和良好的行為。男人留著長髮,留著長鬍子;女性不穿胸罩,剃掉腋窩或腿毛,褲子穿在臀部。後者最終與該運動的名稱聯繫在一起。
-
文化偶像。嬉皮士運動的一些偉大偶像包括約翰·列儂、拉維·香卡、卡洛斯·桑塔納、賈尼斯·喬普林、吉米·亨德里克斯、雷內·巴賈維爾等。
嬉皮士運動的歷史
嬉皮士在美國巡迴演出並傳播他們的反主流文化信息。
嬉皮士運動的起源
嬉皮士於 1960 年代在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大學環境中出現。他們是嬰兒潮一代的一員,但與同時代人不同的是,他們拒絕傳統的社會模式,他們認為這種模式是物質主義和壓抑的。
在那些年裡,舊金山成為運動的中心,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尋找基於社區和自由的替代生活方式。海特-阿什伯里社區擠滿了慶祝音樂、和平和反主流文化的人們,鞏固了該運動的身份。
嬉皮士主義的一個重要前身是 Merry Pranksters,這是一個由垮掉一代的詩人和藝術家組成的團體。在一輛裝飾有迷幻圖案並命名為 furthur 的校車上,快樂惡作劇者在全國巡迴傳播反主流文化信息,嘗試迷幻藥物,並拍攝他們的滑稽動作和經歷。
嬉皮士運動的興起
1967年的夏天,被譽為「愛情之夏」,可以說是嬉皮文化最重要的表現之一。當年1月至6月期間,舉辦了搖滾音樂、節拍詩歌和反主流文化產品銷售等不同的群眾活動,其中嘗試了毒品和自由性行為。這些做法在美國保守派中引起了醜聞,從那時起,美國保守派的存在媒體嬉皮士的地位是永久性的。
嬉皮士通過藝術(尤其是在被稱為“事件”的實驗性演示中)、諷刺幽默和街頭示威來展示他們的政治活動。在1968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們提出了一頭綽號為“林登飛馬豬”的豬作為他們的總統候選人,他們表達了他們明確和公開反對越南戰爭的第一個口號。
1969 年被認為是嬉皮士運動的頂峰。八月,著名的伍德斯托克音樂會在紐約白湖舉行。在那裡,來自全國各地的 500,000 萬年輕人聚集在一起聆聽 Janis Joplin、Joe Cocker、The Grateful Dead、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Santana、The Who 和 Jimi Hendrix 等音樂家的演奏。
嬉皮士運動的衰落
從 1969 年底開始,媒體發起了一場強有力的運動來抹黑該運動。他與一名年輕黑人被摩托車幫「地獄天使」謀殺,以及查爾斯·曼森邪教的罪行有關。這對該運動的受歡迎程度造成了嚴重打擊。此外,嬉皮士服裝的審美被很大一部分年輕人所採用,他們不一定宣稱自己的價值觀。1970 年初,嬉皮士重新融入了美國文化的地下文化。
嬉皮文化的重要性
嬉皮士運動對文化、社會和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首先,嬉皮士文化對二十世紀中葉保守的西方道德造成了沉重打擊,其基礎是具有某些性別角色的家庭秩序(男性提供家庭經濟,女性致力於家務和育兒任務)和基督教價值觀,其中良好的社會行為盛行。
在政治方面,該運動表達了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存在的不滿,當時世界因兩國之間的冷戰而分裂。資本主義國家和共產主義國家。這種表達方式打破了美國在與文化的競爭中想要展示的所謂美國生活方式的形象共產黨員.
嬉皮士構成了後來許多社會和政治運動的重要先驅,並與女權主義的環保主義以及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性革命。此外,他的運動是 1980 年代非常流行的非宗教靈性新模式的先驅,例如新時代。
最後,嬉皮士運動在當代音樂中的重要性是巨大的,因為它匯集了 1960 年至 1970 年間搖滾樂命運的叛逆和實驗感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