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概念、特徵、目標、歷史、成就和協調項目
我們解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什麼及其目標是什麼。此外,他的歷史、成就和他目前協調的項目。

什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聯合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傳播和捍衛人類的科學和文化知識.它的全稱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並被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其使命和目標是基於這樣一種確定性,即教育、科學、文化、傳播和信息是建設和平、消除和平和消除和平的關鍵工具。貧窮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其他聯合國機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肩負著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使命。在全球戰爭破壞的背景下,它試圖建立致力於穩定和防止未來衝突的機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位於法國巴黎。如今,它在全球擁有 50 多個辦事處和 2,300 名員工。其工作重點是保護文化遺產、改善教育機會、支持科學研究和促進文化多樣性。
看 還:美洲國家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目標

[照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檔案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目標是:
公平和包容的教育。 促進所有人獲得優質教育的機會,無論性別、種族或社會經濟地位如何。
可持續發展。 支持促進負責任地使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舉措。
文化和自然遺產。照顧具有普遍重要性的文化和自然遺址和習俗。
言論自由。 支持自由和獨立媒體的發展。
獲取信息。保證公平獲取科學、教育和文化信息。
文化多樣性。 慶祝和保護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以促進跨文化理解。
它可以幫助您:全球化的原因和後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歷史

[照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檔案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國際社會著手建立不同的機構,專門致力於防止未來的衝突。各國之間的對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義和物質破壞。
在此背景下,聯合國和其他輔助組織的成立旨在建立處理國際衝突不同方面的機構。
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重點是加強其在全球教育和文化領域的影響力。
在非洲和亞洲歐洲帝國非殖民化的背景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重點是制定旨在改善發展中國家受教育機會並努力縮小教育差距的計劃。反過來,他專注於欣賞世界不同社會的文化遺產。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工作致力於識別和保護具有重要國際意義的文化和自然遺址。
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擴大了關注範圍,將與全球化日益增長的影響相關的新國際現實和挑戰納入其中。因此,它制定了旨在保護文化多樣性和以公平方式促進獲得技術教育的計劃。
同時,它繼續在保護和促進遺產、文化和科學方面的工作,但納入了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數字革命等挑戰的新戰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歷史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董事名單包括以下人員:
朱利安·赫胥黎(英國),1946 年至 1947 年。
海梅·托雷斯·博德(墨西哥),1948 年至 1952 年。
Luther T. Evans(美國),1953 年至 1958 年。
維托里諾·委羅內塞(意大利),1958 年至 1961 年。
René Maheu(法國),1961 年至 1974 年。
Amadou-Mahtar M'Bow(塞內加爾),1974 年至 1987 年。
費德里科市長薩拉戈薩(西班牙),1987 年至 1999 年。
Koichirö Matsuura(日本),1999 年至 2009 年。
伊琳娜·博科娃(保加利亞),2009 年至 2017 年。
奧黛麗·阿祖萊(法國),2017 年(進行中)。
今天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計劃
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具體計劃將其工作重點放在不同領域。這些計劃的影響使全球許多社區受益。
教育
為了促進包容性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力求確保所有人,尤其是最弱勢群體,都能獲得能夠發揮潛力的教育。
在這方面,全民教育(EFA)計劃是最重要的計劃之一。它有助於提高世界許多地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入學率,並致力於減少教育不平等,重點關注女孩、少數民族和農村社區等弱勢群體。
此外,透過全球掃盲倡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降低文盲率,特別關注女孩和成人。
看 還:識字
文化
在文化領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旨在確保具有重大文化價值的遺址和習俗得到今世後代的保護和照顧。
在這方面,世界遺產計劃是最突出的計劃之一。它管理世界遺產名錄,保護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遺址。該計劃不僅確保了它們的保護,還促進了它們周圍的永續旅遊業和社區發展。
此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側重於保護和推廣活生生的文化傳統和表現形式。透過這項公約,它旨在保護對世界各地社區和人民的文化認同至關重要的文化習俗,例如節日、傳統藝術和技能。
它可以幫助您:文化遺產
科學
在科學方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目標是促進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並促進負責任地使用科學技術。
基礎科學課程 (BSP) 促進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等基礎科學的研究和教育。BSP 支持創建科學網絡、培訓研究人員和傳播對科學技術進步至關重要的知識。
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建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網絡。例如,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網絡促進跨學科合作,並支持貧困、貧困、貧困、貧困、貧困等關鍵領域的研究社會變革和治理。
科學領域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是國際科學技術計劃(TSP),該計劃促進健康、能源和環境等基礎領域的新技術和研究的發展。該計劃促進國際合作,尋找創新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應對當前的全球挑戰。
看 還:科學知識
通訊和信息
在傳播和資訊領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旨在促進自由和平等的資訊獲取,並支持自由和獨立媒體的發展。
在這方面,開放資訊和傳播計劃協助獨立媒體的發展,並促進創建無障礙和多樣化的資訊環境。
世界記憶名錄計畫致力於保存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文件和檔案。透過該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並確保獲得無價的文獻遺產,例如古代手稿和歷史記錄,這些遺產對於全球層面的研究和教育至關重要。
看 還:媒體
可持續發展
為了將永續發展原則融入全球政策和實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注於促進尊重環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為此,可持續發展教育 (ESD) 計劃致力於將可持續發展原則融入教育系統。目的是讓新一代具備應對環境挑戰和促進可持續實踐所需的意識和技能。
就其本身而言,透過《2030 年永續發展議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不同國家政府合作,為實施旨在永續發展的具體舉措的計畫提供支援和援助。
它可以幫助您: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就

超過 1,200 個遺址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
經過不斷的努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各個工作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世界遺產。超過 1,200 個遺址因其文化或自然價值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其中包括秘魯的馬丘比丘、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墨西哥的奇琴伊察、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灘、烏干達的月亮山和希臘的雅典衛城等。
包容和公平的教育。 2019 年,全球初等教育入學率達到 91%,比 2000 年的 82% 大幅增加,這要歸功於全民教育和其他全球倡議的努力。
減少文盲率。2000 年至 2015 年間,15 歲以上成年人的總體文盲率從 16% 下降到 14%。
對生物圈的關懷。 目前,124個國家有700多個生物圈保護區,保護著地球約5%的陸地表面。這些保護區結合了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正在進行一百多個研究和管理項目。
世界記憶。 自 1992 年啟動以來,保存文獻計劃已將四百多份文件和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其中包括《死海古卷》和《大憲章》等古代手稿。
可持續發展教育。 可持續發展教育內容和戰略被納入六十多個國家和一萬所學校的學校課程中。
文化多樣性。 自2003年以來,已有五百多種文化習俗和表現形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促進、慶祝和保護它們。
還看:人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面臨的挑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面臨不同的挑戰。
教育不平等仍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儘管不同的計劃取得了成就,但仍有大量人無法接受基礎教育。在受衝突、貧困或人道主義危機影響的地區,如敘利亞、也門、烏克蘭、阿富汗和南蘇丹,差距尤其嚴重。
另一方面,這些關鍵背景也影響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的其他領域,例如文化遺產的保護。武裝衝突和自然災害威脅著歷史和文化遺址的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另一個根本問題與其自身的資金和資源獲取有關。該組織依賴成員國和捐助者的財政捐助。目前,一些國家正在減少捐款,這使得其舉措的可持續性變得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