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可見光譜?概念、波長範圍和構成顏色
我們解釋了什麼是可見光譜、它的波長範圍和構成它的顏色。另外,什麼是光?
我們的眼睛只能感知到一段光輻射。
什麼是可見光譜?
可見光譜或可見光為這電磁波譜人眼能夠感知的並轉化為不同的顏色我們知道。
電磁輻射具有不同的頻率,其中我們的眼睛只能感知到一個段:對應於大約380到750奈米之間的波長的段。根據人,則此範圍可以稍寬或稍窄。
在白光下,可見光譜絕對包含我們能夠看到的所有顏色。人類,具體取決於輻射的波長。一彩虹,是光多虧了大氣層,這會改變其速度並將其“分解”為不同的顏色。
這意味著,根據光波的特性(特別是它們的波長),我們可以討論不同的顏色,如下所示:
-
紅色(拉丁語中的 rubeus)。在 780 到 618 奈米之間。
-
柳丁(金黃色葡萄球菌)。在 618 到 581 奈米之間。
-
黃色(黃藻)。在 581 到 570 奈米之間。
-
綠色 (viridis)。在 570 到 497 奈米之間。
-
青色 (coeruleus)。在 497 到 476 奈米之間。
-
藍色(印度)。在 476 到 427 奈米之間。
-
紫羅蘭 (violaceus)。在 427 到 380 奈米之間。
許多已知的色調和顏色在可見光譜的分解中看不到,因為它們不是單色的,也就是說,它們意味著兩個或多個波長的組合:例如,粉紅色或粉紅色被理解為紅色與白色的混合。棕色、銀色、品紅色和金色等顏色也是如此。
同樣,黑色和白色,而不是顏色,被理解為光的飽和度值:白色對應於所有顏色的總和,即對應於完整的光;而黑色對應於沒有光。
可見光譜之外是紅外光(約 750 nm 以上)和紫外線(約 400 nm 以下)波長的輻射,這兩個極端波長都是人眼已經看不見的。其他生命形式,例如昆蟲,能夠感知這些波長。人類只有在我們自己發明的儀器和光學設備的説明下才能做到這一點。
繼續:色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