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質子?概念、如何發現、性質和特性、什麼是核子
我們解釋了什麼是質子,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它們的特性和特性。另外,什麼是核子。
質子存在於原子核中。
什麼是質子?
質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即構成原子的最小粒子之一。它屬於費米子家族,它被賦予了電荷陽性.
所有事由原子,而這些粒子又基本上由三種類型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具有不同的電荷:電子(負電荷)、中子(中性電荷)和質子(正電荷)。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質子是一種基本類型的粒子,也就是說,它不能被分裂。然而,今天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它由誇克.
無論如何,質子是一個穩定的亞原子粒子。與圍繞原子核運行的電子不同,質子與中子一起包含在原子核中,提供了大部分原子品質。
另請參閱:原子模型
質子的發現
歐內斯特·盧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通過氮實驗發現了質子。
質子於 1918 年由英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年)發現。在對氣之氮中,盧瑟福注意到他的儀器通過向氣體發射 α 粒子來檢測氫原子核的存在。
他得出結論,這些原子核一定是物質的基本粒子,當時並不知道氫原子的原子核準確地包含一個粒子:一個質子。因此,決定提供氫氣原子序數1.
然而,眾所周知,以前的科學經驗導致了這一發現。例如,德國物理學家尤金·戈德斯坦(Eugene Goldstein,1850-1930)在 1886 年通過陰極射線實驗發現了原子內部的正離子。
此外,英國人 J. J. Thompson (1856-1940) 已經發現了電子及其負電荷,也就是說,原子中必須存在一些具有相反電荷的其他類型的粒子。
另請參閱:盧瑟福的原子模型
質子的性質和特性
每個質子由兩個「上」誇克和一個「下」誇克組成。
質子是穩定的複合粒子,品質比電子大得多(1836 倍),並具有 1 (1.6 x 10-19它們由三個基本粒子或誇克組成:兩個“上”和一個“下”。其半衰期大於 1035年,此時它們容易分解。
質子和其他亞原子粒子一樣,具有自己的自旋,即固有且不變的角動量,在本例中為1/2。這一特性對於核磁共振成像和其他現代技術應用特別有用。
核子
由於質子和中子通常存在於原子核中,因此被稱為“核子”。另一方面,電子或多或少以分散的方式圍繞它們運行。
核子被強大的核力結合在一起,只有在原子特別大(如鈾)的情況下,核力只能屈服於其他力,例如鈾。電磁.
核子佔品質原子的,因此,確定化學元素另一種:例如,氫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個質子,而氦原子有兩個質子和一個或兩個中子,具體取決於特定的同位素。
原子序數
在元素週期表中,您可以看到每種元素的原子序數。
這原子序數(Z) 表示一種原子擁有多少個質子的核心。每種化學元素都有不同的原子序數,儘管它的化學行為是由使用的電子數決定的。軌道圍繞其原子核(對於中性原子等於質子數)。
因此,例如,氯 (Cl) 的原子核中有 17 個質子,因此它的原子序數為 17。這個數字永遠不會變化,即使是在同一原子的同位素(版本)之間也不會變化,因為它們彼此之間的差異僅在於其原子核中的中子數量。
繼續:反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