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以物易物?概念、歷史、優點和缺點
我們解釋什麼是以物易物、它的歷史、優點和缺點。另外,為什麼它被替換以及它今天如何使用。
兩個以物易物的人之間建立的合約稱為交換。
什麼是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是物質商品和服務交換的任何系統,其中金錢不作為中介介入,而是直接進行交換並在利益相關方之間達成協議。同樣,兩個以物易物的人之間建立的合約稱為交換。
由於不需要金錢,以物易物是一種不同於買賣的商品和服務交換機制,但也涉及交換商品所有權的變更和商業交易,其目的是滿足人們的需要。
因此,以物易物通常會在貨幣失去價值或需求的國家經濟關鍵時刻重新出現,例如在帝國衰落之後,甚至在惡性通貨膨脹或貨幣劇烈貶值的現代時期。
然而,並非總是存在一個既定的計算表來量化以物易物貿易中涉及的商品和/或服務的價值。因此,在這種類型的交流中,往往允許自由分配價值,也就是說,一切都取決於參與者的說服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另請參閱:購買力
物物交換的歷史
傳統上,根據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推測,以物易物是最遙遠的古代原始社會分配商品的第一種方法。
然而,部落的各種經驗似乎與以物易物是人類的自然現像或典型現象相矛盾。相反,今天據估計,在祖先時代,物品往往以共同的方式管理,不存在私有財產。
以物易物貿易始於一萬年前的新石器革命時期,當時人類放棄了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定居在不同的地區耕種土地。在那裡,隨著私有財產的誕生,以物易物很可能作為最原始的交換系統誕生了。
由於這種交換,原始人類的飲食得以補充:一些農產品可以換給其他人,或牲畜產品,或定期需要的服務。
然而,最終,商品和服務交換的動態變得如此複雜,以至於很難計算成本是多少。
也就是說,同樣的商品必須以一定數量的蘋果(如果想要它的人種植蘋果)或魚(如果想要它的人是罪人)來估價,所有這些都取決於該人的需要。的人。如果沒有任何利益相關者擁有投標人真正想要的東西,會發生什麼?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某些廣泛且持續需求的商品開始充當貨幣。在古代美洲原住民中,可可作為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換貨幣,因為他們都平等地需要和重視可可。
在其他地區,金屬是首選:銅、銀、金。從這最後的趨勢中,貨幣最終誕生了,結束了歷史上以物易物的需要。
物物交換的優點
由於不使用貨幣,因此不會受到經濟波動或貶值的影響,從而保持商品價值的穩定性。
它消除了金錢中介,從而直接提供和接收商品或服務。
它通常涉及直接生產者,而不是尋求從貿易中致富的中間商。
它允許處置庫存貨物,從而防止其積累,因為它們被交換為其他類似的消費品。
物物交換的缺點
由於沒有既定的規模,價值相差很大的商品很難交換。
這取決於相關各方對商品的需求,所以如果我們有一種需求很少的商品,我們將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由於它不會促進庫存的積累,也不會將其轉化為持久的貨幣,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難進行交換:明天需求者將有其他需求。
它直接取決於生產率,並受到氣候或其他環境條件的極大影響。
為什麼以物易物被超越?
從以物易物到使用貨幣的轉變是漸進的。
以物易物貿易是在地理、文化和經濟上有限的社區內進行商品和服務交換的系統。但隨著社會的複雜性和需求的增長,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有問題的方法。
它的限制在於它不鼓勵累積(也就是說,它不產生財富,因此推遲投資),並且分配事物的價值非常複雜,因為它取決於人們擁有的東西。
因此,正如我們之前所解釋的,貨幣作為一種替代系統出現了。這並沒有立即發生,但一些商品開始被普遍處理以表達事物的價值。
在不同的生產者中,一塊肉可以轉化為魚、蘋果、玉米或雞肉,或者可以用鹽粒來表達,如果鹽粒在該地區特別豐富的話。或貴金屬,例如銀和金。因此,當事物的價值以鹽粒或金塊來表達時,通用的尺度就開始存在。
後來的問題是,並非所有金塊的大小、重量或純度都相同,鹽或可可豆也不盡相同。因此,可以測量的東西是有特權的:例如,所述測量材料的重量(因此誕生了重量或磅等名稱),或它們的純度,或規則的形狀。
然後,有必要由某個權威來證明,例如,金達布隆的重量確實總是相同的。這就是貨幣開始生產的方式:相同的部分、相同的尺寸和重量,並在側面印有國王的頭像。
今天以物易物
目前,以物易物貿易僅作為替代或緊急方法存在,在經濟災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貨幣變得稀缺或失去其需求(即其表達事物價值的能力)的情況下。
例如,在2001年的阿根廷危機中,面對阿根廷比索的大幅貶值,許多社區訴諸以物易物作為一種避免金錢的方式,因為它已經成為一種幹擾,而不是一種幫助:它的價值每分鐘都在跌倒。
然而,也有一些社會和經濟運動圍繞著為了小社區的利益而復興以物易物貿易的概念而組織起來。這個想法是將其作為抵抗全球資本主義影響的一種方法,並作為保護當地市場的工具。然而,這些措施的真正效果仍在討論中。
繼續: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