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組織是什麼?概念、特徵、目標、成立時間
我們解釋糧農組織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成立時間。此外,還有其八個部門和對該組織的批評。
糧農組織成立於 1945 年 10 月 16 日。
糧農組織是什麼?
縮寫 FAO 對應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源自其英文縮寫: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從邏輯上講,它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從事國際 糧食生產活動的組織,其主要使命是消除地球上的飢餓。它的座右銘是 “Fiat panis”,拉丁語的意思是“要有麵包”。
糧農組織在國際上充當中立論壇,討論和談判與世界糧食生產、營銷和分配有關的問題,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諮詢和支持服務,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技術信息和公民的營養。
該組織成立於1945年10月16日 (1981年起定為世界糧食日),回歸了先前關於世界糧食生產組織的理念。
事實上,早在 1905 年,義大利羅馬就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會議促成了國際農業研究所的成立,該機構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8年,其任務轉移給新成立的糧農組織。
糧農組織由八個部門組成:
該機構總部設在羅馬,前義大利東非部總部,但糧農組織 在加納、智利、泰國、埃及和匈牙利設有區域機構。截至 2013 年,糧農組織涵蓋約 197 個國家:194 個成員國、1 個會員組織(歐洲聯盟)和 2 個準成員(法羅群島和托克勞)。
該組織是1997年創建的聯合國發展集團的一部分,自2008年以來,面對新千年的挑戰:所謂的全球糧食危機,該組織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進行重組和現代化。
然而,近幾十年來,該組織受到了嚴厲批評,因為它無法實現自己為 20 世紀末制定的目標,而且本應加速對抗飢餓和糧食不平等的進程卻出現了官僚化。
全球有許多聲音公開反對糧農組織,指責其浪費金錢,而且在面對後工業資本主義世界的巨大問題時,它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
它可能對您有幫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