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和地理學中的長度是多少?概念、共同點以及與其他概念的關係
我們解釋了物理學和地理學中的長度是多少,它們在這兩個學科中的共同點以及它們與其他概念的關係。
經度是宇宙的基本量之一。
什麼是長度?
長度可以指定不同的概念,具體取決於特定區域,但始終是平坦和線性距離的意義。事實上,《西班牙語詞典》將其定義為“物理量”和“平面的線性尺寸”。
長度是一個度量概念,可以用來計算距離。
它用於物理在地理,在後者中,對於地理座標系,它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
一般來說,術語 length 用於量事物或現象的距離或長度,如 “wavelength”、“long jump” 等。
另請參閱:參考系
物理長度
在物理學領域,長度被認為是宇宙,其他不同的 API 源自該 ID,但無法用它們來解釋。它用作參考距離,從中得出物體的長度或尺寸長度,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的。
最初,它被提議為直線段的距離,然後測量曲線或圓的長度。只要它是線性的,我們就可以說長度,因為其他量,例如Area或卷它們涉及兩個甚至三個同時的維度。
然而,這些關於長度的概念在 20 世紀受到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疑,因為,根據相對論,則長度取決於觀察者所做的測量,也就是說,它不是對象和空間的固有屬性。
長度測量
長度通常以米 (m) 及其倍數和子倍數為單位,根據國際單位制(是的)。每天最常用的是公里、釐米和毫米。
但是,為了測量特別大的長度,例如外太空中的長度,需要使用光年(光年行進的距離)等單位。光在一年中,即大約9,460,730,472,580.8公里),或天文單位(AU,相當於地球和太陽,即 149,597,870,700 米)或帕雷斯克(一角秒的視差,相當於 206,265 天文單位)。
經度
在地理學中,經度是一個角度距離。
在現場地理和製圖,另一方面,經度被理解為地球上任何點與零子午線(或格林尼治子午線),它將地球分為兩個半球:西(西)和東(東)。此距離是相對於平行並以地球.
因此,它是一個虛構的結構,允許任何點位於地球的水平軸上,並與緯度一起形成用於地理定位的座標系統。
經度以六十進制度為單位,沿赤道平面從0°到360°,表示一個半球:西(O,有時是W)或東 (E)。
更多資訊:緯度和經度
經度和緯度
與緯度,經度形成一個角度地理座標系統.從它們中,可以得到地表.該系統用於技術例如 GPS(全球定位系統)。它以六十進制度數表示,緯度和經度都在括弧中。
例如:中國香港市的經緯度是北緯 22 度 15 分 00 秒 (N) 和東經 114 度 10 分 00 秒 (E)。或者是相同的:(22° 15' 00'' N;114° 10' 00''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