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物擬態?概念、用途、類型和例子
我們解釋什麼是生物擬態、它的用途、類型和例子。此外,模仿和偽裝之間的差異。
蘭花螳螂利用擬態使自己看起來像一朵花並吸引獵物。
什麼是模仿?
擬態是某些物種的個體表面上與其他物種相似的能力,但與其他物種沒有密切的親緣關係。這種能力不應與偽裝混為一談。
在模仿中,三個參與者被認為共存於同一環境中:模型生物、模仿者(即與模型相似的生物)和毫無戒心或接受者(即被模仿所欺騙的生物)。受騙者可能是第三個物種,也可能是模型,也可能是模仿物種的某種性別。
因此,擬態可以定義為擬態生物(植物或動物)的生存策略,旨在欺騙與其共享棲息地的受體生物(動物)的感官,並誘導其做出某種行為。
通常,模仿物種透過模仿模型來獲得優勢:避開其捕食者,吸引其獵物,或最大化其繁殖策略。它透過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和行為欺騙來掩蓋其真實本質來實現這一點。
與其他生物策略一樣,擬態是不同物種聯合演化以及某些生物體對其他生物體(通常是模型和擬態生物上的受體)施加選擇壓力的結果。
例如,如果昆蟲喜歡為某個物種的花朵授粉,自然選擇可能會導致另一個物種的個體(偶然)擁有相似顏色、形狀和氣味的花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佔上風。昆蟲也會拜訪它們並為其授粉,從長遠來看,該物種將從模仿中受益,留下更多的後代。
另請參閱:生物的適應
模仿的類型
由於貝茨擬態,這條無害的蛇看起來像危險的珊瑚。
模仿有不同的形式。有些具有防禦性目標,例如貝茨、穆勒和自擬態,而有些則具有攻擊性目標。
貝茲擬態
當一個無害的物種模仿另一個更危險或令人厭惡的物種的外觀或行為時,貝茨擬態就會發生。這可以阻止其捕食者的攻擊,捕食者會將其與不可食用的物種混淆,因此不會攻擊它。
這種擬態得名於英國博物學家亨利·沃爾特·貝茨(Henry Walter Bates,1825-1892),他是第一個利用巴西蝴蝶進行研究的人。
繆勒擬態
當模型物種和擬態物種對給定的捕食者呈現相同的危險(不良味道、毒藥等),並形成相似的外觀來強化信號並使捕食者同樣避開它們時,就會發生繆勒擬態。
這種機制與警戒有關,這是許多生物提出的策略,警告它們的掠食者它們的毒性或不良品味。他們透過引人注目的顏色(如綠色、紅色和黃色)、氣味或聲音來做到這一點。
這種模仿的名字來自德國生物學家弗里茨·穆勒(Fritz Müller,1821-1897),他是這種策略的主要學生。
自擬態
當模型和擬態生物屬於同一物種時,就會發生自擬態或布勞爾擬態。
這種模仿有兩種形式。其中一個發生在生物體用另一個更脆弱的部位來偽裝其身體的一部分。最常見的例子是尾巴或翅膀上出現類似眼睛的斑點。因此,有機體將其捕食者的最終攻擊指向身體的非重要區域。
當一個物種中無害的個體模仿該物種中其他危險個體的外表或行為時,就會發生另一種形式的自我模仿。例如,有一些無人機模仿蜜蜂的外觀(有毒刺)並避免被捕食。
攻擊性模仿
當掠食性或寄生性物種模仿另一個無害物種的外觀時,就會發生攻擊性擬態,以掩蓋其本性並輕鬆接近其獵物或宿主。
模型和受體物種可能是相同的,例如當擬態生物模仿自己的獵物或宿主時。或者也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所模仿的模式物種並不對接受生物體構成任何威脅。
模仿和偽裝
這種花的外觀與蜜蜂完全不同,它的外觀很像蜜蜂,能吸引雄蜂。
模仿和偽裝是兩種不應混淆的策略。
模仿包括複製另一個生物體的外觀或行為,並試圖在接受生物體中產生某種反應,例如遠離或接近模仿生物體。
另一方面,偽裝的目的是將生物隱藏在其環境中,也就是說,使其與其他生物體(例如捕食者)無法區分。
為了做到這一點,個體透過改變顏色或表面紋理(如變色龍或章魚)或透過模仿結構(如竹節蟲或葉蟲),用背景(它認為是中性的)來偽裝自己。
動物和植物擬態的例子
看起來像眼睛(眼眼)的斑點會迷惑這種魚的掠食者。
以下是一些模仿的例子:
珊瑚蛇是一群咬傷劇毒的蛇。它的顏色和條紋圖案是由一群被稱為「假珊瑚」的無害蛇模仿的。這是貝茲擬態的一個例子。
Hyalymenus bug 若蟲在形態和行為上都類似於吸汁螞蟻Ectatomma sp.,它們能夠刺痛並向捕食者註射毒素。這是貝茲擬態的一個例子。
蜥蜴Heliobolus lugubris的幼體模仿帶有白色條紋的黑色體色和 Anthia 屬甲蟲的移動方式,向捕食者噴灑甲酸。因此,幼年蜥蜴可以避免被捕食。這是貝茲擬態的一個例子。
許多屬於不同屬的陶蜂具有相似的顏色和圖案,顯示它們對捕食者構成危險(繆勒擬態)。此外,還有一些無害的甲蟲、飛蛾和蒼蠅具有相似的外觀(貝茨擬態)。
Heliconius 屬的蝴蝶有類似的黑色翅膀圖案,上面有紅色或橙色斑點。由於毛毛蟲吃的是植物,所以它們的掠食者都覺得味道不好。這是苗勒擬態的一個例子。
Ophrys spulum蘭花的花朵完美模仿雌性蜜蜂的外觀。透過這種方式,雄性可以接近並將花粉傳遞給同一物種的其他個體。
Boquila trifoliolata藤蔓能夠使其葉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和厚度與它所攀爬的樹的葉子相似。這樣,它就不會被注意到,並防止食草動物(通常是蝸牛和昆蟲)吃掉它的葉子。
毛毛蟲Periphoba arcaei 長出了一個假頭,後端有觸角,可以迷惑捕食者,並鼓勵它們透過身體的非重要部分攻擊它。這是自我模仿的一個例子。
有些蝴蝶(例如Mycalesis patnia)和魚類(例如Chaetodon auriga)的翅膀或背鰭上有圓形黑色斑點,稱為「ocelli」。它們顯然是用眼睛來轉移捕食者對身體重要部位的注意力。它們也可以用來嚇跑他們。這是自我模仿的一個例子。
蘭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是一種兇猛的捕食者,它隱藏在蘭花的外觀後面,模仿蘭花的顏色和形狀。因此,它變得無法區分獵物,並且能夠以更少的努力來捕獵獵物。這是攻擊性模仿的一個例子。
杜鵑(Cuculus canorus)是一種巢寄生鳥類,即將卵產在其他物種的巢中,以便它們餵養雛鳥。杜鵑蛋的外觀與寄主的蛋相似,這意味著它們不會排斥它們。這是攻擊性模仿的一個例子。
Photuris 屬的雌性螢火蟲模仿 Photinus 屬螢火蟲的交配閃光。因此,它們吸引該屬的雄性並吃掉它們。這是攻擊性模仿的一個例子。
葡萄球菌科的一些甲蟲合成的化合物與某些白蟻物種用來辨識自身的化合物相同。因此,甲蟲可以滲透到群體中並捕食卵和幼蟲。這是攻擊性模仿的一個例子。
繼續: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