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異教徒?概念、特徵、起源和歷史
我們解釋什麼是異教徒,這個詞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以及異教與一神論宗教的關係。此外,還有新異教。
異教徒是那些不是基督徒,不屬於其他亞伯拉罕宗教的人。
什麼是異教徒?
通常,從事與偉大不符的宗教活動的人 宗教 亞伯拉罕一神論者,即猶太教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
這是一個主要由基督徒使用的術語,在古代,基督徒稱那些不相信基督並被視為崇拜假神的偶像崇拜者。那些信奉傳統希臘羅馬、凱爾特或斯拉夫宗教的人就是這種情況。
一般來說,一神論宗教對異教持負面看法。縱觀基督教歷史,偶像崇拜的指控很常見,快樂主義或異端,通常伴隨著懲罰或強迫皈依。在伊斯蘭教的歷史上,針對不接受皈依的「異教徒」的暴力行動屢見不鮮。
從20世紀開始,異教經歷了一系列現代的重新解釋,被稱為「新異教」。這些運動總數不超過一百萬的實踐者,將自己呈現為前基督教宗教的復興,但它們構成了現代神秘或宗教現象。
今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一些潮流對其他信仰更加寬容。然而,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非亞伯拉罕邪教仍然是異教的,例如傳統的非洲宗教、美洲原住民宗教、亞洲的多神論和泛神論宗教,以及各種形式的非神論神秘主義。
關鍵點
-
異教徒是指不信奉三大一神論宗教(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中的任何一個的人。
-
這是一個起源於羅馬的術語,基督徒用來指代那些信奉傳統希臘羅馬宗教的人。
-
縱觀歷史,它被貶義地用來指代所有不敬拜亞伯拉罕神或不接受皈依的人。
-
20世紀,出現了神秘主義和宗教運動,重建了古老的前基督教邪教,並被歸類為“新異教”(如巫術、德魯伊教和凱米特主義)。
它可以幫助您:䥋
「異教徒」一詞的由來
「異教徒」一詞來自拉丁語 paganus,翻譯過來就是「村民」或「帕戈(即村莊的居民)」。在時代羅馬帝國,pago 或村莊指的是農村和農村地區。
當基督教在四世紀成為帝國的官方宗教時,「異教徒」一詞開始以現在的意義使用,即指任何不信奉基督教信仰或任何其他亞伯拉罕宗教的人。
「異教徒」一詞與非基督教徒之間的聯繫可能是由於許多農民或村民不願意放棄對傳統神靈和祖先信仰的崇拜,這些崇拜是基於農業生活的自然循環。這可能導致他們拒絕或半接受基督教信仰,至少在最初是這樣,並可能促進了羅馬基督徒對該術語的貶義使用。
「異教徒」一詞的歷史
自從基督教在四世紀被採納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以來,仍然堅持傳統希臘羅馬宗教的帝國居民,有時也被稱為“外邦人”,被稱為“異教徒”。後來,這個詞還將帝國內外的其餘非基督教邪教以及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出現的連續王國歸為一類。
幾個世紀以來,它甚至被用來描述美洲領土上的原住民,他們在征服和殖民美洲期間逐漸被傳福音和皈依。
然而,猶太人和穆斯林卻不受這個教派的約束,他們與基督徒一起構成了所謂的「聖經中的宗教」。他們彼此有關係,因為他們承認同一位上帝,也因為他們認同可追溯到族長亞伯拉罕的聖經傳統。
矛盾的是,在新教改革在十六世紀,天主教、科普特、東正教和英國聖公會本身經常被新教指責為代表一種異教,因為它們傾向於崇拜聖像和聖人,並實行非常複雜的儀式。
新異教
新異教是一套現代神秘主義、深奧主義和宗教運動。它們從二十世紀中葉出現,復興了歐洲異教邪教和古代非洲、亞洲和美洲信仰的想像和實踐,通常與當前的生態考慮有關。
總的來說,可以確定兩個主要趨勢:重建主義運動和折衷主義運動。
重建主義運動
重建主義運動試圖盡可能忠實地重現過去某些前基督教團體的宗教信仰和實踐。
一些例子是騰格里亞教(基於中亞古老的薩滿教傳統)、新薩滿教(重新解釋古代薩滿教習俗)、凱米特教(基於古埃及的宗教)、希臘教(基於古希臘的多神教)、羅德諾維亞(恢復古代斯拉夫宗教)和各種波羅的海、日耳曼、凱爾特新異教運動等。
折衷主義的運動
折衷主義運動結合了不同的前基督教神秘和宗教傳統和儀式。
最重要的例子是巫術,它於二十世紀中葉在歐洲出現,是對傳統巫術想像的重新考慮,並結合了不同深奧潮流的元素。其他例子是德魯伊教和萬界教會。

